时间: 2025-05-01 06:10: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6:10:35
告朔饩羊(gào shuò xì yáng)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左传·僖公二十九年》。字面意思是“告朔”指的是古代天子每年冬季向诸侯颁布来年的历书,“饩羊”则是指用羊作为祭品。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形式上的仪式或表面上的工作,实际上并无实际内容或效果。
在文学作品中,告朔饩羊常用来批评那些只注重形式而不注重实质的行为。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或正式文书中,它仍然是一个有力的批评工具。
同义词:形式主义、表面文章、空洞无物 反义词:实质内容、真抓实干、脚踏实地
告朔饩羊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历法制度。在古代,天子每年冬季会向诸侯颁布来年的历书,以示权威和统一。而“饩羊”则是指用羊作为祭品,象征着对天子的尊敬。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演变为批评那些只注重形式而不注重实质的行为。
在传统文化中,形式与实质的关系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议题。告朔饩羊这个成语反映了人对于形式主义的批判态度,强调实质重于形式。
这个成语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因为它批评的是那些只做表面文章而不注重实际效果的行为。联想上,可能会想到那些华而不实、空有其表的事物或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项目或活动,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但实际上并没有解决任何问题,这时我就会想到告朔饩羊这个成语。
在诗歌中,可以将告朔饩羊融入到对现代社会现象的批评中:
繁华都市灯火明,
告朔饩羊空有名。
高楼大厦立云端,
人心冷暖谁问津?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的宫廷仪式,华丽的服饰和庄重的场面,但实际上并无实际内容。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的钟鼓声,象征着仪式的开始和结束。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ip service”,意指口头上的支持或承诺,但实际上并无实际行动。
告朔饩羊这个成语在批评形式主义方面非常有用,它提醒我们在重视形式的同时,更要注重实质内容。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对某些现象的批评态度。
子贡欲去告朔之忾羊。
不过外蒙古一部分,已不啻~,名存实亡了。
1.
【告】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牛”,牛触人,角着横木,所以告人也。从口,从牛。本义:报告,上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告,牛触人。角着横木,所以告人也。 、 《书·金滕》-乃告太王王季文王。 、 《易·益》-告公用圭。 、 《诗·齐风·南山》-必告父母。 、 《仪礼·乡射礼》-以告于乡先生君子。 、 《尔雅·释言》-告,请也。 、 《吕氏春秋·赞能》-敢以告于先君。 、 《书·康王之诰》-敢敬告天子。 、 《书·甘誓》-予誓告汝。 、 《书·汤诰》-诞告万方。 、 《列子·杨朱》-不告而娶。 、 诸葛亮《出师表》-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 《资治通鉴·唐纪》-或告元济曰:“官军至矣!”
【组词】
告事、 告报、 告变、 告荒
2.
【朔】
(会意。从月,从屰,屰(nì)亦声。本义:农历每月初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凡月与日同经度不同纬度则为合朔,同经度又同纬度即为日蚀。计173日有奇。-朔,月一日始苏也。 、 《释名》-朔,月初之名也。 、 《白虎通·四时篇》-月言朔。 、 《仪礼·士丧礼》。注:“朔月,月朔也。”-朔月奠。 、 《诗·小雅·十月之交》-朔月辛卯。 、 清·邵长蘅《阎典史传》-初,薙发令下,诸生许用德者以闰六月朔,县明太祖御容明伦堂,率众拜且苦。
【组词】
朔参官、 朔望之礼、 朔望之辰、 朔晦、 朔法、 朔数、 朔食、 朔旦
3.
【饩】
(形声。从食,气声。字本作“氣”。本义:赠送人的谷物)。
同本义。
【引证】
《北史》-常从容上席,资饩甚厚。
【组词】
饩食
4.
【羊】
(象形。甲骨文字形,像羊头形。“羊”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一种哺乳动物)。
同本义 。反刍类,以食草为生。一般头上有一对角,有许多品种。
【引证】
《说文》。孔子曰:“半羊之字以形举也。”-羊,羊兽也。 、 《礼记·曲礼》-羊曰柔毛。 、 《大戴礼记·少牢》-羊曰少牢。 、 《礼记·月令》-食麦与羊。 、 《易·说卦》-兑为羊。 、 《汉书·李广苏建传》-杖汉节牧羊。
【组词】
羊群里跑出骆驼来、 羊群蚁阵、 羊酒花红、 羊车过市、 羊耳风、 羊脏、 羊羔、 羊儿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