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01: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01:05
“山原”是一个汉语词汇,由“山”和“原”两个字组成。字面意思指的是山地和原野的结合,通常用来描述山脉与平原相接的地理景观。基本含义是指山地与平原交错的地带,或者是指广阔的山地和平原区域。
在文学中,“山原”常常用来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营造一种宏伟或宁静的氛围。例如,在古代诗词中,“山原”可能用来形容边塞的辽阔或故乡的宁静。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用,但在描述地理环境或旅行经历时可能会出现。在专业领域,如地理学或生态学中,“山原”可能特指某一类特定的地理生态区域。
同义词中,“山野”更偏向于指未开发的山地,而“山地”和“山岭”则更侧重于山的地理特征。反义词则完全指向与山相对的平坦地形。
“山原”作为一个复合词,其构成部分“山”和“原”在古代汉语中已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在文学和日常语言中逐渐固定下来,用以描述特定的地理景观。
在**文化中,山原常常与自然美景、隐逸生活和哲学思考联系在一起。例如,许多文人墨客喜欢隐居山原,以追求心灵的宁静和创作的灵感。
“山原”这个词往往能唤起人们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广阔的天地、清新的空气和远离尘嚣的宁静。
个人在旅行中可能会遇到山原景观,这种经历可能会让人感到心旷神怡,也可能激发对自然保护的思考。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山原如画,晨曦初照,露珠闪烁,万物苏醒。”
结合图片,可以看到连绵的山脉与广阔的平原交织的壮丽景象。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山风吹过树梢的声音,或是远处溪流的潺潺声。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可能用“mountainous region”或“highland”来描述类似的地理特征,但这些词汇可能没有“山原”在中文中所蕴含的文化和情感色彩。
“山原”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种地理特征,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情感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1.
【山】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山,土有石而高。 、 《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 、 《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 、 《礼记·明堂位》-夏后代山。 、 《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荀子·赋》-生于山阜,处于室堂。 、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组词】
山霭、 山灵、 山阿、 山岩、 山隈、 山啜、 山落、 山孤钉、 山头、 山长、 山主、 山观、 山关
2.
【原】
(会意。小篆字形。象泉水从山崖里涌出来。从厂(hǎn),象山崖石穴形。从泉。本义:水源,源泉)。
“源”的古字。水源,水流起头的地方。
【引证】
《说文》。俗字作“源”。-原,水泉本也。 、 《孟子》-原泉混混。 、 《淮南子·原道》-原流、泉浡。 、 《汉书·食货志》-犹塞川原为潢洿也。 、 唐·韩愈《原毁》-有本有原。
【组词】
原泉、 原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