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3:24: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3:24:39
双眼盼望,内心思念。形容企盼想念之切。
你那时好风光,目盼心思,时刻何曾放。
1.
【目】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眼睛形,外边轮廓象眼眶,里面象瞳孔。小篆处理为线条。先秦时期多用“目”,两汉以后,用眼逐渐多起来。“目”具有书面语色彩。本义:眼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目,人眼,象形。 、 《礼记·郊特牲。》-目者,气之清明者也。 、 《韩诗外传》-目者,心之符也。 、 《易·小畜卦》-夫妻反目。 、 《左传·宣公二年》-睅其目,皤其腹。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满目萧然。 、 晋·干宝《搜神记》-瞋目大怒。 、 《聊斋志异·狼三则》-目似瞑。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目不忍睹。
【组词】
目不斜视、 目见耳闻、 目治手营、 目空一世、 目眩神摇、 目无下尘、 目耗、 目指、 目眦、 目珠、 目睛、 目精
2.
【盼】
(形声。从目,分声。本义:眼睛黑白分明的样子) 同本义。喻美目流转。
【引证】
《说文》-盼,目黑白分也。 、 《诗·卫风·硕人》。传:“盼,白黑分。”-美目盼兮。 、 《字林》-盼,美目也。
【组词】
盼刀、 盼瞩
顾;看。
【引证】
《广雅》-盼,视也。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祇宜近盼天都,明日登莲顶。
【组词】
盼睇、 盼睐、 盼恋
3.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
4.
【思】
多胡须的样子
【组词】
于思
1、渴望
2、盼望
3、期待
4、思念
5、憧憬
1、她目盼心思,期待着明天的旅行能够如愿以偿。
2、在寂静的夜里,他的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渴望。
3、孩子们盼望着圣诞节的到来,希望能收到心仪的礼物。
4、每当看到海浪翻滚,他总是思念起那帆船的日子。
5、对未来的憧憬,让他在每一个清晨都充满力量。
1、目盼心思常常用来描述一种对事物的深切期待。在古典文学中,这种情感通常与爱情、故乡、理想等主题紧密相连。可以想象,古人对故乡、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情绪,与今天人们的感受并无二致。这一情感能在诗词、散文中产生共鸣,让读者感同身受。
2、在诗词中,作者常用目盼心思来表达对所爱之人的思念,影响着后人对待爱情、亲情的态度。无论是古代的爱情故事,还是现代的文学作品,都可以从中汲取灵感,探讨人类情感的普遍性。
3、当代诗人、作家也常常借助目盼心思来表达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对生活的追求,这种情感的表达不再局限于文字,本身也成为一种生活的态度。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目盼心思,皆是人之常情。
言念君兮情未已,目盼心思,若我逢君必相欢。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目盼心思,如此往来何所惭?
我欲因之梦吴越,目盼心思无处觅。
目盼心思,纵是千里也隔不断,思君之情始终萦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