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8:22: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8:22:58
“丐户”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主要指的是古代社会中以乞讨为生的人或家庭。这个词汇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一部分人的生活状态,他们因为各种原因(如贫困、战乱、自然灾害等)无法维持基本生活,只能依靠乞讨来生存。
在文学作品中,“丐户”可能被用来描绘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状态,反映社会的不公和苦难。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历史或社会学的专业讨论中,可能会提及“丐户”来探讨古代社会的贫困问题。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描述社会地位和生活状态时有所不同,但都与“丐户”形成鲜明对比。
“丐户”一词的词源较为古老,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贫困人群的称呼。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现代社会更多使用“乞丐”或“流浪者”等词汇来描述类似的社会现象。
在**古代社会,丐户的存在是社会不平等和贫困问题的体现。这个词汇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古代社会的阶级分化和贫困问题,是研究古代社会结构和文化的重要词汇。
提到“丐户”,可能会让人联想到贫困、苦难和社会不公。这个词汇可能会引起人们的同情和反思,促使人们思考如何改善社会底层人群的生活条件。
在现代社会,虽然“丐户”这个词汇不常使用,但乞讨现象依然存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乞讨者,这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施舍或提供帮助来体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
在创作中,可以将“丐户”融入到故事情节中,通过描述丐户的生活来反映社会问题,增强作品的深度和现实意义。
提到“丐户”,可能会让人联想到街头乞讨的场景,或者是古代绘画中描绘的贫困生活。这些视觉和听觉的联想可以帮助人们更直观地理解这个词汇所代表的社会现象。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丐户”的概念可能以不同的词汇和形式存在。例如,在西方文化中,可能使用“beggar”或“homeless”等词汇来描述类似的社会现象。
通过对“丐户”这个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贫困问题和社会结构。这个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虽然不常用,但它对于理解历史和社会现象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和反思,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1.
【丐】
乞求,乞讨。
【引证】
《通俗文》-求愿曰匃。 、 《广雅》-匃,求也。 、 《左传·昭公六年》-不强丐。 、 《左传·昭公十六年》-毋或匄夺。 、 《史记·外戚世家》-丐沐沐我。 、 《字汇》-丐,乞也。 、 《左传·昭公六年》-不抽屋,不强丐。
【组词】
丐饭;丐物;丐食;丐计、 丐施、 丐贷、 丐养
求,请求。
【引证】
孙文《序》-邹君海滨,以所辑黄花冈烈士事略丐序于予。
【组词】
丐命、 丐祠、 丐退、 丐留、 丐贷
2.
【户】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门(門)字的一半。汉字部首之一。从“户”的多与门户有关。本义:单扇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户,半门曰户。 、 《字书》-一扇曰户,两扇曰门。又在于堂室东曰户,在于宅区域曰门。 、 《易·丰》-窥其户。 、 《仪礼·聘礼》-设于户西。 、 《礼记·礼器》-未有入室而不由户者。 、 《乐府诗集·木兰诗》-木兰当户织。 、 、 晋·干宝《搜神记》-出户望南山。 、 、 明·魏禧《大铁椎传》-窗户皆闭。
【组词】
户下、 户牡、 户门、 户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