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37: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37:44
外债 是指一个国家或其政府、企业、金融机构或个人欠外国政府、企业、金融机构或个人的债务。这些债务通常以外国货币计价,并包括贷款、债券、贸易信贷等形式。
外债 这个词源于对“外”(foreign)和“债”(debt)的组合。在经济学和金融学中,这个概念随着国际贸易和金融的发展而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许多发展**家,外债是一个敏感话题,因为它可能导致经济不稳定和社会问题。在一些国家,外债被视为国家发展的必要代价,而在其他国家,它被视为经济危机的根源。
外债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因为它通常与经济压力、贫困和社会不稳定相关联。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债务危机、紧缩政策和国际援助。
在个人层面,外债可能与国际旅行、留学或海外投资相关。例如,一个人可能因为留学而欠下外债,这需要他们在毕业后通过工作来偿还。
在诗歌中,外债可以被用作隐喻,代表个人或国家的负担和依赖:
“外债如山,压在心头, 每一笔都是沉重的负担。 寻求解脱,却只能在梦中, 现实的锁链,紧紧缠绕。”
在不同语言中,外债的表达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概念是相似的。例如,在西班牙语中,外债被称为“deuda externa”。
外债是一个复杂的经济概念,涉及国际金融、政治和经济稳定。了解外债不仅有助于理解全球经济动态,还能帮助个人和政府做出更明智的财务决策。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外债的相关词汇和概念对于深入参与国际对话和分析至关重要。
1.
【外】
(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引证】
《说文》-外,远也。 、 《礼记·曲礼》-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 、 《周礼·考工记·梓人》-外骨内骨。 、 唐·白居易《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 、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身外即战场。
【组词】
外户、 外祟、 外槨、 外好里枒槎、 外藩、 外廓、 外见、 外求、 外舍
2.
【债】
(形声。从人,责声。本作“责”,“债”为后起字。本义:欠别人的钱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新附》-债,债负也。 、 《汉书·论贵粟疏》-于是有买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组词】
债壳子、 债赖、 债累、 债桩、 内债、 外债、 公债、 举债、 背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