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1:34: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1:34:09
词汇“扰攘”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扰”和“攘”。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扰攘”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扰攘”的字面意思是混乱、喧闹、不安定。它通常用来描述人群或环境的嘈杂、无序状态。
“扰”字古已有之,意为扰乱、打扰。“攘”字也有扰乱、排斥之意。两者结合,形成了“扰攘”这个词汇,用来形容更加严重的混乱状态。
在**文化中,“扰攘”常与社会动荡、不安定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人们对秩序和安宁的向往。
“扰攘”一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嘈杂、无序和不安。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一个非常吵闹的环境,我可能会用“扰攘”来形容它,比如一个拥挤的火车站。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扰攘”来描绘一个热闹的市集:
晨曦初露,市集扰攘,
人声鼎沸,货物琳琅。
想象一个繁忙的市场,人们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视觉上的拥挤和听觉上的嘈杂,这就是“扰攘”的典型场景。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chaos”或“turmoil”,它们也用来描述混乱和无序的状态。
通过对“扰攘”的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这个词汇的多重含义和用法。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描述复杂的社会现象和情感状态。
1.
【扰】
(形声。从手,擾省(yōu)声。本义:搅扰;扰乱)。
同本义。
【引证】
《玉篇》-扰,扰乱也。 、 《左传·襄公四年》-各有攸处,德用不扰。 、 《史记·太史公自序》-秦失其道,豪杰并扰。 、 《三国志·吴主传》-当农桑时,以役事扰民者,举正以闻。 、 《广东军务记》-(逆夷)不敢复行兹扰。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大惊扰。
【组词】
扰搅、 扰怨、 扰紊、 扰逼、 扰累、 扰习、 扰夺、 扰民
2.
【聒】
(形声。从耳,本义:吵扰,声音高响或嘈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聒,欢语也。 、 《苍颉篇》-聒,扰乱耳孔也。 、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疏:“声乱叫谓之聒。”-聒而与之语。 、 《书·盘庚》。传:“无知之貌。”-今汝聒聒。 、 《楚辞·疾世》。注:“多声乱耳为聒。”-鸲鹆鸣兮聒余。 、 宋·欧阳修《鸣鸠》-日长思睡不可得,遭尔聒聒何时停?
【组词】
聒吵、 聒聒、 聒杀、 聒天、 聒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