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7:45: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7:45:28
“滕薛争长”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字面意思是滕国和薛国争夺领导地位。基本含义是指两个或多个国家或团体为了争夺领导权或优势地位而进行的竞争。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政治斗争、商业竞争或个人之间的较量。在口语中,它可以用来形容任何形式的竞争,尤其是在需要争夺优势或领导地位的情况下。在专业领域,如国际关系、商业管理等,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分析和描述复杂的竞争关系。
“滕薛争长”源自春秋时期的历史**,滕国和薛国为了争夺领导地位而发生冲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扩展,不再局限于国家之间的竞争,而是泛指各种形式的竞争。
在传统文化中,竞争被视为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这个成语反映了人对竞争的看法,即竞争可以激发潜力,促进发展,但也可能导致冲突和矛盾。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紧张和激烈的感觉,让人联想到激烈的竞争和斗争。它提醒人们在竞争中要保持理性和公正,避免过度争斗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职场中,我曾目睹过两个部门之间的“滕薛争长”,最终通过合作和沟通解决了分歧,实现了共赢。
在诗歌中,可以将“滕薛争长”融入描述自然界竞争的场景,如: “林间藤蔓争长,花间蝴蝶争艳,自然界的竞争,无声却激烈。”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两个国家在地图上的边界线上的争夺;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紧张激烈的交响乐来表达这种竞争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ace to the top”或“power struggl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反映了竞争和争夺领导地位的主题。
“滕薛争长”这个成语深刻地反映了人类社会中的竞争现象。在学*和工作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和应对各种竞争情况,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十一年春,滕侯、薛侯来朝,争长。
公元前712年,姬姓滕侯与任姓薛侯同去鲁国朝见鲁隐公,两人都争着排在前头为长。薛侯认为他的祖先分封在前应排在前头,滕侯认为自己是皇族姓应排首位。鲁隐公派羽父去劝说薛侯,薛侯同意让滕侯居上
1.
【滕】
(形声。从水,朕(zhèn)声。本义:水向上腾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滕,水超涌也。 、 《诗·小雅·十月之交》-百川沸滕。 、 《玉篇》-滕,《诗》曰:“百川沸滕”。水上涌也。
2.
【薛】
一种草本植物,即“赖蒿”。
【引证】
司马相如《子虚赋》-薛、莎、青薠(fán)。
用莎草编制的雨衣。
3.
【争】
“诤”的本字。强谏;规劝。
【引证】
《墨子·公输》-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 、 《荀子·臣道》-伊尹、箕子可谓谏矣,比干、子胥可谓争矣。 、 《荀子·子道》-父有争子,不行无理。士有争友,不为不义。
【组词】
争子、 争友、 争臣、 争引、 争弟
4.
【长】
老,年高。
【引证】
《广雅》-长,老也。 、 《孟子》。注:“年长也。”-不挟长。 、 《庄子》-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 、 杜甫《兵车行》-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 《国语》-齐侯长矣。
【组词】
长艾、 长没
年长,年龄较大。
【引证】
明·魏禧《大铁椎传》-长子灿七岁。 、 《醒世恒言》-弟辈衣食自足,不消兄长挂念。
【组词】
长君、 长德、 长贤、 长主、 长宾、 长年、 长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