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20: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20:32
拔本塞原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拔除树根,堵塞水源。基本含义是指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或消除根源。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彻底性和根本性,通常用于描述采取坚决措施以消除问题的根本原因。
在文学作品中,拔本塞原 常用于描述英雄人物或领导者采取果断行动,彻底解决问题。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于强调解决问题的彻底性,例如在讨论社会问题或个人困境时。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工程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根除系统性问题的策略。
同义词:根除、彻底解决、釜底抽薪 反义词:治标不治本、表面功夫
拔本塞原 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拔本塞原,非所以爱人也。”原意是指拔除树根,堵塞水源,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逐渐固定,成为强调彻底性和根本性的常用表达。
在传统文化中,拔本塞原 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治本”理念,强调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不是仅仅解决表面问题。这种思想在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管理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拔本塞原 给人一种坚定和果断的感觉,联想到的是强有力的行动和彻底的改变。这种情感反应可能激励人们在面对问题时采取坚决和彻底的措施。
在个人生活中,拔本塞原 可以应用于各种情境,例如在解决个人*惯问题时,采取彻底的改变措施,而不是仅仅做表面功夫。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 拔本塞原 来表达彻底的改变和决心:
拔本塞原,断绝旧梦,
新芽破土,生机盎然。
决心如铁,行动如风,
彻底改变,未来可期。
拔本塞原 可以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人在拔除一棵大树的根部,同时堵塞水源,象征着彻底的改变和决心。在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坚定有力的行动声音,如拔树根的摩擦声和堵塞水源的水流声。
在英语中,拔本塞原 可以对应为 "get to the root of the problem" 或 "address the root cause",强调的是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并解决它。
拔本塞原 是一个强调彻底性和根本性的成语,适用于各种语境,从文学到日常生活。它体现了治本的理念,鼓励人们采取坚决和彻底的措施解决问题。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和有力地表达我们的意图和决心。
遂以此为~之义,而万物之情状大著。
1.
【拔】
(形声。从手,犮(bó)声。本义:拔起,拔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拔,擢也。 、 《苍颉篇》-拔,引也。 、 《易·乾》。郑注:“移也。”-确乎其不可拔。 、 《封氏见闻录》-拔河。 、 《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 《史记·项羽本纪》-力拔山兮气盖世。
2.
【本】
(指事。小篆字形,从“木”,下面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指明树根之所在。本义:草木的根或靠根的茎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本,木下曰本。 、 《诗·大雅·荡》-本实先拨。 、 《左传·昭公元年》-木水之有本原。 、 《国语·晋语》-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 、 《论衡·吉验》-是岁,有禾生景天中,三本一茎九穗。 、 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组词】
水有源,木有本;本干
3.
【塞】
实,堵、填充空隙,用于书面词语中。 同: 僿
【引证】
《书·皋陶谟》-刚而塞。 、 《诗·邶风·燕燕》。郑《笺》云:塞,充实也。《说文》:僿,实也。-仲氏任只,其心塞渊。 、 《礼记·孔子闲居》-志气塞乎天地。
【组词】
闭耳塞听;阻塞
4.
【原】
(会意。小篆字形。象泉水从山崖里涌出来。从厂(hǎn),象山崖石穴形。从泉。本义:水源,源泉)。
“源”的古字。水源,水流起头的地方。
【引证】
《说文》。俗字作“源”。-原,水泉本也。 、 《孟子》-原泉混混。 、 《淮南子·原道》-原流、泉浡。 、 《汉书·食货志》-犹塞川原为潢洿也。 、 唐·韩愈《原毁》-有本有原。
【组词】
原泉、 原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