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7:38: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7:38:49
词汇“炎铄”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汉字组成:“炎”和“铄”。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炎”字通常指火焰或高温的状态,如“炎热”、“炎症”等。而“铄”字有熔化、销毁的意思,如“铄石流金”形容天气极热。结合起来,“炎铄”可以理解为形容极热的状态,或者比喻事物被强烈的力量所熔化或销毁。
在文学作品中,“炎铄”可能用来形容夏日酷热的天气,或者比喻某种强烈的力量或情感。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气象学或地质学中,可能会用来描述极端高温环境。
“炎”字在古代汉语中就有火焰的意思,而“铄”字则来源于“铄金”,即熔化金属。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形容极高温度的词汇。
在**文化中,炎热的天气常常与夏季、火元素相关联,而“炎铄”这个词汇可能在一些传统的文学作品中用来形容夏季的酷热,或者比喻某种强烈的热情或力量。
“炎铄”这个词汇给人一种强烈、炽热的感觉,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夏日的高温、火焰的燃烧,或者是某种强烈的热情或情感。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极端天气或强烈情感时,可以用来增强表达的力度。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炎铄”来形容夏日的热情:
炎铄夏日,热情如火,
燃烧着每一颗心。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被烈日烤焦的土地,或者是火焰熊熊燃烧的场景。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夏日蝉鸣或火焰噼啪的声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类似的形容词来描述极热的状态,如英语中的“scorching”或“blazing”。
“炎铄”这个词汇虽然不常用,但它能够形象地表达极热的状态或强烈的力量,丰富了语言的表达能力。在学*语言和表达时,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1.
【炎】
(会意。从二火。本义:火苗升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炎,火光上也。 、 《书·洪范》-火曰炎上。 、 《诗·小雅·大田》-秉畀炎火。 、 《楚辞·大招》-南有炎火千里。 、 《资治通鉴》-顷之,烟炎张天(炎,通“焰”,火焰)。
【组词】
炎上
2.
【铄】
(形声。从金,乐声。本义:熔化)。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铄,销金也。 、 《楚辞·招魂》-流金铄石些。 、 《盐铁论·诏圣》-夫铄金在炉,庄蹻不顾。 、 《淮南子·诠言训》-大热铄石流金。 、 《淮南子·兵略》-人无筋骨之强,爪牙之利,故割革而为甲,铄铁而为刃。
【组词】
铄金、 铄石流金、 铄化、 铄金点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