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6:25: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6:25:23
词汇“人都”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独立词汇,它通常作为短语的一部分出现,例如“人都走了”、“人都到齐了”等。为了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可以将其视为一个短语来进行探讨。
“人都”通常用于表示某个人群的状态或行为,例如“人都走了”表示所有人都离开了,“人都到齐了”表示所有人都已经到达。
“人都”作为一个短语,其构成较为简单,由“人”和“都”两个字组成。在汉语中,“人”指代人类,“都”表示全部或所有的意思。这个短语的使用历史悠久,但其具体词源和演变过程并无特别之处。
在**文化中,“人都”这个短语体现了集体主义的观念,强调群体的一致性和整体性。
“人都”这个短语给人以集体、统一的印象,有时也带有一种期待或确认的情感色彩。
在组织家庭聚会时,我常常会用“人都到齐了吗?”来确认所有家庭成员是否都已经到达。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上柳梢头,人都静悄悄。”
想象一个空无一人的房间,可以联想到“人都走了”的场景,带来一种寂静和空旷的视觉感受。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everyone has left”或“everyone is here”,体现了不同语言在表达集体状态时的差异。
“人都”这个短语虽然简单,但在描述集体状态时非常实用。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短语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信息。
1.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2.
【都】
(形声。从邑,者声。从“邑”,表示与城市有关。本义:建有宗庙的城邑)。
同本义 ,周时各国把国都叫国,把有宗庙或先君神主的城叫都,没有的叫邑。
【引证】
《说文》-都,有先君之旧宗庙曰都。 、 《周礼》-距闰王百里为都。 、 《左传·庄公二十八年》-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 、 《左传·隐公元年》-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 《荀子·富国》-田畴秽,都邑露。
【组词】
都鄙、 都家、 都亭、 都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