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02: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02:56
“口分田”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古代**的一种土地分配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国家将土地分配给农民,每人分得的土地面积称为“口分田”。这种分配通常是根据家庭人口数量来决定的,以确保每个家庭都有足够的土地来维持生计。
在文学作品中,“口分田”可能被用来描绘古代农村社会的景象,反映农民的生活状态和土地制度的影响。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学、社会学和农业经济学的专业领域中,它是一个重要的术语。
“口分田”这个词汇源于**古代的土地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制度在不同朝代有所变化,但“口分田”这个概念一直保留下来,成为研究古代土地制度的重要词汇。
在古代社会,土地是农民生存的基础,因此“口分田”制度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农民的生计至关重要。这种制度体现了古代政府对农业和农民生活的重视。
提到“口分田”,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农村的宁静生活和农民的辛勤劳动。这个词汇带有一种历史感和乡土情怀,让人感受到古代社会的朴素和和谐。
在现代社会,虽然“口分田”制度已经不再存在,但这个词汇仍然可以用来讨论土地分配、农业政策和历史变迁等话题。例如,在讨论现代土地改革时,可以借鉴古代“口分田”制度的经验和教训。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古道边,口分田,稻香飘过千年。”这样的诗句可以唤起人们对古代农村生活的美好回忆。
结合图片,可以展示古代农村的景象,如农民在田间劳作的画面。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传统风格的音乐,如古筝或笛子的旋律,来增强对“口分田”这一概念的感受。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存在类似的土地分配制度,但具体的名称和实施方式会有所不同。例如,欧洲中世纪的封建制度也有土地分配的概念,但与**的“口分田”制度在细节上有所差异。
“口分田”这个词汇不仅是一个历史术语,也是理解*古代社会结构和农业经济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这个词汇的学,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的土地制度和文化传统,对于语言学和历史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1.
【口】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引证】
《说文》-口,人所以言食也。 、 《国语·晋语》-且夫口三五之门也。 、 《春秋·元命苞》-口之为言达也。 、 《鬼谷子·捭阖》-口者心之门户。 、 《左传·定公四年》-勺饮不入口七日。 、 《后汉书·张衡传》-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 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组词】
口腹、 口分、 口滑、 口辅、 口眼弗闭、 口里摆菜碟儿
2.
【分】
所分之物,整体中的一部分。
【引证】
《孙子·谋攻》-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城之灾也。
【组词】
股分;部分;分资、 分例、 分均
分际,合适的界限。
【引证】
《水浒传》-两个正斗到分际。
【组词】
分际、 分直
3.
【田】
(象形。小篆认为象阡陌纵横或沟浍四通的一块块农田。“田”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田”的字多与田猎耕种有关。本义:种田)。
后作“佃”。耕作。
【引证】
《说文》-田,树谷曰田。 、 《一切经音义》引《苍颉》-田,种禾稼也。 、 《诗·齐风·甫田》-无田甫田,维莠骄骄。 、 《汉书·高帝纪上》-令民得田之。 、 刘向《说苑》-使各居其宅,田其田。
【组词】
田戍、 田作、 田畜、 田桑、 田农、 田种、 田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