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07: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07:56
“三小子”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排行第三的男孩,或者是对年轻男性的非正式称呼,带有一定的亲昵或轻蔑的意味。在不同的语境中,它可能表达不同的情感色彩。
“三小子”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简单,直接来源于对排行第三的男孩的称呼。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限于家庭成员,也可以用来指代任何年轻的男性。
在**传统文化中,家族观念较强,排行在家庭中的地位有时会影响个人的社会地位和角色。因此,“三小子”这样的称呼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年轻、活力、调皮或是某种程度的不成熟。它可能带有一种亲切感,也可能带有一点轻视或玩笑的意味。
在个人生活中,如果我在朋友聚会中听到有人被称为“三小子”,我可能会觉得这是一种友好的昵称,表达了一种轻松的氛围。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晨光中的三小子,踏着露珠,追逐着梦想的脚步。”
看到“三小子”这个词,我可能会联想到一个年轻男孩的形象,可能是活泼的、充满活力的。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轻松愉快的谈话声。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the third boy”或“the young lad”等表达相似的意思。
“三小子”这个词汇在中文中是一个富有情感色彩的称呼,它不仅指代了排行第三的男孩,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语言的细微差别,丰富表达的层次。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小】
(象形。据甲骨文,象沙粒形。小篆析为会意。从八,从|。本义:细;微。与“大”相对)。
同本义 。形容事物在体积、面积、数量、力量、强度等方面不及一般的或不及比较的对象。
【引证】
《说文》-小,物之微也。 、 《易·泰》。疏:“阴生消耗,故称小。”-小往大来。 、 《庄子·列御寇》。注:“细巧入人为小言。”?-彼所小言尽人毒也。 、 《诗·召南·小星》-嘒彼小星。 、 《诗·商颂·长发》-受小球大球。 、 《书·康诰》-怨不在大,亦不在小。
【组词】
小鹿儿、 小录、 小伙伙、 小话、 小单拱儿、 小唱
3.
【子】
构词后缀。
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组词】
胖子、 瘦子、 垫子
1. 【小子】 平民百姓。《书.酒诰》"文王诰教小子﹐有正有事﹐无彝酒。"孔传"小子﹐民之子孙也。正官治事﹐下群吏教之﹐皆无常饮酒。"汉扬雄《太玄.将》"小子在渊﹐丈人播船。"范望注"小子﹐谓百姓也。"宋孙奕《履斋示儿编.经说二》"于庶邦则曰诰毖﹐于小子则曰诰教﹐庶邦指士大夫而言……小子指民而言。"一说指属吏。杨树达《积微居读书记.尚书说·酒诰》"聪听祖考之遗训越小大德小子惟一""小子﹐盖谓属吏﹐与下文'邦君御事小子'义同。文盖言不问小职大职及其属官﹐皆当一律听祖考之训也。" 2.称宗亲中男性同辈年轻者及下辈。今用以昵称男性同辈之年轻者或晩辈; 学生;晩辈; 用为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旧时自称谦词; 男小孩; 指男性青少年﹐犹言小伙子; 儿子;小儿子; 男仆中之年轻者; 犹言小人﹐特指无德的人。 1亦作"小仔"。表示轻蔑的称呼; 周官名﹐掌祭祀。《周礼.夏官》"小子下士二人﹐史一人﹐徒八人。"郑玄注"小子立祭祀之小事。"一说﹐指王之近臣; 少许﹐一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