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41: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41:15
冢中枯骨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坟墓中的干枯骨头”,通常用来比喻那些已经死去很久、没有生命力或影响力的人或事物。它强调的是一种彻底的消亡和无用。
在文学作品中,冢中枯骨 常用来形容历史上的英雄或伟人,他们的辉煌已成为过去,只剩下历史的痕迹。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某个曾经辉煌但现在已无影响力的人或组织。在专业领域,如考古学或历史学,它可能指实际的考古发现。
“冢中枯骨”这个词汇源自古代汉语,冢指的是坟墓,枯骨则是指干枯的骨头。在古代文学中,这个词汇常用来形容战死沙场的将士,后来逐渐扩展到形容一切失去生命力和影响力的事物。
在**文化中,坟墓和祖先崇拜有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因此,“冢中枯骨”不仅仅是一个形容词,它还承载着对历史和传统的尊重与缅怀。
这个词汇给人一种沉重和哀伤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历史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它提醒人们珍惜当下,同时也对过去的历史保持敬畏。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参观古战场时看到许多无名墓碑,那些冢中枯骨让我深刻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历史的沉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刀,英雄化冢中枯骨,唯余风中哀歌,诉说往昔辉煌。”
看到“冢中枯骨”这个词,我可能会联想到荒凉的墓地,听到风中传来的哀鸣声,感受到一种历史的沧桑和生命的无常。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ust to dust”(尘归尘),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生命终结和回归自然的概念。
“冢中枯骨”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还让我对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通过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我学会了如何用更富有情感和深度的语言来表达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生命的尊重。
~,吾早晚必擒之。
1.
【冢】
(形声。从宀(mì),豕(chù)声。冖,表地覆盖。将死者覆盖于墓中,故从冖。本义:高而大的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冢,高坟也。 、 《周礼·冢人》-掌公墓之地。 、 《方言十三》-冢,秦晋之间或谓之陇。 、 《诗·大雅·緜》。传:“大社也。”即祭土神的高大土坛。-乃立冢土。 、 《史记·高祖本纪》-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 、 清·袁枚《祭妹文》-其下两冢。
【组词】
野冢、 疑冢、 冢人、 冢土、 冢田、 冢宅、 冢舍
2.
【中】
正对上;射中,正着目标。
【引证】
《考工记·桃氏》。司农注:“谓穿之也。”-中其茎。 、 《荀子·彊国》。注:“击也。”-敌中则夺。 、 欧阳修《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中而轻发。 、 《聊斋志异·促织》-幸啄不中。
【组词】
中靶;猜中了;命中、 看中、 中雀、 中钩、 中的、 中鹄
受到;遭到。
【引证】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欲中守法。 、 《说岳全传》-前番我王兄误中你的诡计,在青龙山上,被你伤了十万大兵。
【组词】
中霜、 中酒、 中暍、 中疾、 中恶、 中暑;中弹;中埋伏;中煤气
3.
【枯】
(形声。从木,古声。本义:枯槁,草木干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枯,槁木也。 、 《礼记·月令》-草木蚤枯。 、 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唐·王维《观猎》-草枯鹰眼疾。 、 《资治通鉴》-载燥荻枯柴。 、 [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菀枯顷刻。 、 宋·沈括《梦溪笔谈》-八月禾未枯。
【组词】
枯荣、 枯凋、 枯索、 枯梧、 枯鱼、 枯腊
4.
【骨】
尚未开放的花朵。
表示声、形、动作。
【组词】
骨都都、 骨骨农农、 骨辘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