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8:13: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8:13:12
僧伽罗人是指居住在斯里兰卡的主体民族,其语言为僧伽罗语。僧伽罗人主要信奉,特别是上座部。他们在斯里兰卡的历史和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是该国最大的民族群体。
僧伽罗人(Sinhalese)一词源自梵语“Sinhala”,意为“狮子”。传说中,僧伽罗人的祖先是从印度来的王子,他的母亲梦见一头狮子后怀孕,生下了这位王子,从而建立了僧伽罗民族。
僧伽罗人在斯里兰卡的社会和文化中扮演着核心角色。他们的信仰深刻影响了国家的艺术、建筑和日常生活。例如,寺庙和佛像在斯里兰卡随处可见,反映了僧伽罗人的**虔诚。
提及僧伽罗人,可能会联想到宁静的**寺庙、色彩斑斓的传统服饰和充满活力的节日庆典。这些联想往往带有积极和和平的情感色彩。
在旅行斯里兰卡时,我有幸参与了僧伽罗人的传统节日,亲眼目睹了他们的舞蹈和音乐表演,这些经历让我对僧伽罗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欣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僧伽罗人”:
在热带的阳光下,僧伽罗人舞动着,
他们的歌声穿越古老的寺庙,
每一拍都是对佛陀的颂歌,
每一舞步都是对生活的热爱。
想象一幅画面:阳光照耀下的斯里兰卡,僧伽罗人在寺庙前跳着传统舞蹈,伴随着悠扬的鼓声和铃声,这种场景充满了**的神圣和民族的自豪。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主体民族如的、印度的印度斯坦人,都有各自独特的文化和历史,但僧伽罗人在斯里兰卡的独特地位和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
通过对“僧伽罗人”这一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斯里兰卡的文化多样性和历史深度。这一词汇不仅是一个民族的标识,也是连接过去与现在、*与日常生活的桥梁。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更准确地理解和描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现象。
1.
【僧】
(形声。从人,曾声。本义:和尚)。
同本义 指出家修行的男性佛教徒,俗称“和尚”,梵语“僧伽(samgha)”的省称。
【引证】
韩愈《山石》-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组词】
僧行、 僧众、 僧录司、 僧雏、 僧寮、 僧居、 僧衲、 僧靿袜儿、 僧正、 僧官、 僧纲、 僧腊、 僧伽梨
2.
【伽】
(形声。从人,加声。翻译佛经多用为人名,故从“人”)。
梵语僧加蓝摩的略称,佛教寺院的通称
【引证】
《英烈传》-我不如走到伽蓝殿中,问个终生的吉凶。
3.
【罗】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网中有隹,表示以网捕鸟的意思。小篆增加了“糸”(mì),表示结网所用的材料。本义:用绳线结成的捕鸟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罗,以丝罟鸟也。 、 《诗·王风·兔爰》-有兔爰爰,雉离于罗。 、 《韩非子·难三》-以天下为这罗,则雀不失矣。 、 曹植《野田黄雀行》-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组词】
罗尉、 罗落、 罗弋
4.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