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9:14: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9:14:01
词汇“方儿”在汉语中是一个较为口语化的词汇,其基本定义和语境分析如下:
“方儿”通常指的是方法、办法或者策略。它可以用来指代解决问题的具体途径,也可以泛指某种做事的方式或技巧。
“方儿”一词源于汉语,其字面意思与“方向”或“方位”有关,后来引申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现代汉语中,它已经成为一个常用的口语词汇。
在文化中,“方儿”强调的是实用性和灵活性,这与人重视实际问题解决和变通的文化特点相吻合。
“方儿”给人一种积极、实用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智慧和创造力,是解决问题时的一种积极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遇到难题时,常常会寻求他人的“方儿”,这反映了人们对于解决问题方法的重视。
在诗歌中,可以将“方儿”用于描述自然界中生物的生存策略,如“鸟儿觅食的方儿”。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思考或尝试各种方法解决问题的场景。听觉上,可以联想到人们在讨论或分享方法时的对话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way”或“method”,但“方儿”更具有口语化和灵活性的特点。
“方儿”作为一个口语化的词汇,它在日常交流中非常实用,能够简洁地表达解决问题的意图。在学*汉语和进行跨文化交流时,理解和正确使用“方儿”是非常重要的。
1.
【方】
(象形。下从舟省,而上有竝头之象。故知并船为本义。本义:并行的两船;泛指并列;并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方,併船也。象两舟总头形。 、 《尔雅》。李注:“竝两船曰方舟。”-大夫方舟。 、 《庄子·山木》-方舟而济于河。 、 《仪礼·乡射礼》。注:“犹併也。”-不足方。 、 《国语·齐语》-方舟设泭。 、 《诗·周南·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 《资治通鉴》-操军方连战舰,首尾相接。 、 《史记·郦食其列传》-蜀汉之粟,方船而下。
【组词】
方轨、 方轩
2.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儿,孺子也。 、 《老子》第九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史记·循吏列传》-老人儿啼。 、 《苍颉篇》-男曰儿,女曰婴。 、 《列子·汤问》-见两小儿辩斗。
【组词】
儿女子、 儿剧、 儿话、 儿撬、 儿拜、 儿啼、 儿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