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5:31: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5:31:41
“拒狼进虎”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拒绝了一只狼,却引来了一只更凶猛的**。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在解决问题或处理事务时,采取的措施虽然暂时解决了眼前的问题,却引来了更大的麻烦或更严重的后果。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物的决策失误或策略不当,导致情况变得更糟。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警告他人不要因小失大,或者在讨论策略选择时提醒注意潜在的风险。在专业领域,如政治、经济或军事分析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政策或行动的负面连锁反应。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人们常用动物比喻来描述复杂的社会和政治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策略失误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狼和虎都是具有强烈象征意义的动物,分别代表狡猾和凶猛。因此,“拒狼进虎”这个成语在社会中被广泛用于描述那些看似聪明实则愚蠢的决策。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警示和反思的感觉,提醒人们在决策时要考虑长远后果,避免因小失大。它也让人联想到那些因为短视而遭受更大损失的故事和案例。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为了节省小额开支而选择了一个不靠谱的服务提供商,结果导致了更大的问题和额外的成本,这正是“拒狼进虎”的典型例子。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拒狼进虎,智者不为;深思熟虑,方得始终。”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站在狼和虎之间,面露难色,这幅画可以很好地诠释“拒狼进虎”的含义。音乐上,可以选择一段紧张激昂的旋律,来表达这种决策失误带来的紧张和危机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out of the frying pan into the fire”,意思是从一个糟糕的情况跳入一个更糟糕的情况。
“拒狼进虎”这个成语深刻地揭示了决策中的潜在风险和长远影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境和深刻的见解。通过学和应用这个成语,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决策能力,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拒狼进虎岂良谋,亡国图存夫。
1.
【拒】
(形声。从手,巨声。本义:抵御,抵抗)。
同本义。
【引证】
《论语》-其不可者拒之。 、 《荀子·仲尼》注-拒敌也。 、 《荀子·君道》-内以固城,外以拒难。
【组词】
拒御、 拒敌、 拒捍、 拒马
2.
【狼】
(形声。从犬,良声。本义: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狼,似犬,锐头,白颊,高前广后。 、 《诗·齐风·还》-并驱从两狼兮。
3.
【进】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隹”,象小鸟形,下面是“止”(趾)。鸟脚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故用以表示前进。本义:前进,与“退”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进,登也。 、 《易·说卦》-巽为进退。 、 《诗·大雅·桑葇》-进退维谷。 、 《周礼·大司马》-徒衔枚而进。 、 《礼记·表记》-君子三揖而进。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进则引之,退则策之。 、 《史记·魏公子列传》-进兵击秦军。 、 《资治通鉴》-以次俱进。 、 、 明·魏禧《大铁椎传》-贼环而进。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猱进鸷击。
【组词】
迈进、 奋进、 进不来出不去、 进旅退旅、 进退中绳
4. 【虎】 [方言] 虎不拉:比喜鹊稍大的一种鸟,性猛善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