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6:44: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6:44:54
“意气用事”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做事凭一时之气或情绪冲动,不考虑后果和实际情况。基本含义是指行为缺乏深思熟虑,往往因为情绪激动而做出仓促的决定或行动。
在文学作品中,“意气用事”常用来形容人物的性格特点或某一特定行为,强调其冲动和不理智。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批评某人的行为,或者自嘲自己曾经的冲动行为。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管理学,可能会探讨情绪管理的重要性,避免“意气用事”导致的负面后果。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如“冲动行事”更强调行为的突然性和无预谋性,而“感情用事”则更强调情绪的影响。
“意气用事”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汉语中对于情绪和行为关系的认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描述冲动行为的常用表达。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三思而后行”,反对“意气用事”。这种观念在现代社会依然存在,尤其是在教育和职场中,鼓励人们理性思考,避免因情绪影响决策。
“意气用事”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不成熟、不负责任的行为。它提醒我们在面对挑战时需要保持冷静和理性。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因为意气用事而做出一些后悔的决定,这些经历教会了我在重要时刻需要冷静思考,避免情绪主导行为。
在诗歌中,可以将“意气用事”融入描述人物内心冲突的诗句,如:“夜深人静时,意气用事的心,在月光下反思。”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愤怒的人在冲动中打破东西的场景,音乐上可以选择一些激烈或冲突感强的旋律来表达“意气用事”的情绪。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ct on impulse”或“let emotions get the better of oneself”,它们在意义上与“意气用事”相似,但文化背景和使用语境可能有所不同。
“意气用事”这个词汇提醒我们在决策时需要考虑情绪的影响,避免冲动行为。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汇的深层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沟通和理解他人。
世忠固一代名将,然少年时意气用事,亦多有可议者。
至今想来,究竟还是~,并不曾报效得朝廷,倒惹得同官心中不快活,却也悔之无及。
1.
【意】
(会意。从心从音。本义:心志。心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意,志也。 、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心之所谓意。 、 《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汉·贾谊《过秦论》-通其意。 、 晋·陶渊明《饮酒》-中有真意。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不快我意。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无意则已。 、 《齐民要术》-蔡伦立意造纸。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其意深长。
2.
【气】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气,云气也。 、 《礼记·月令》-天气下降,地气上腾。 、 《考工记·总目》-地有气。 、 《史记·项羽本纪》-望其气。 、 、 清·方苞《狱中杂记》-窗以达气。
【组词】
气朔、 气祲、 气纬、 气晕
3.
【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桶形。桶可用,故引申为用。本义:使用,采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用,可施行也。 、 《苍颉篇》-用,以也。 、 《易·益》-利用为大作。 、 《虞书》-五行五用哉。 、 《书·微子》-乃攘窃神胝之牺牷牺用。 、 《周礼·宰夫》-乘其财用出入。 、 《周礼·小司徒》-乃会万民之卒伍而用之。 、 宋·王安石《上五事札子》-保甲之法,起于三代丘甲。管仲用之齐,子产用之郑,商君用之秦,仲长统言之汉,而非今日之立异也。 、 明·魏禧《大铁椎传》-皆不足用。 、 蔡元培《图画》-用水彩。 、 、 明·魏学洢《核舟记》-又用篆章。
【组词】
用不着、 备用、 实用、 拆用、 用功、 用长、 用板、 用计、 用天因地、 用钱、 用药
4.
【事】
(形声。从史,之省声。史,掌管文书记录。甲骨文中与“吏”同字。本义:官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事,职也。 、 《韩非子·五蠹》-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
【组词】
事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