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30: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30:03
词汇“张王李赵”是一个汉语成语,通常用来泛指常见的姓氏,而不是特指某个人或事物。这个成语由四个常见的中国姓氏组成,分别是“张”、“王”、“李”和“赵”,这些姓氏在中国人口中非常普遍。
“张王李赵”字面意思是指这四个姓氏,但在实际使用中,它常常用来泛指一般的、常见的或普遍的事物,尤其是在提到人群或集体时。
“张王李赵”这个成语的形成源于中国历史上这四个姓氏的普遍性和代表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各种语境中,以表达普遍性或常见性。
在中国文化中,姓氏具有重要的社会和文化意义。“张王李赵”作为常见的姓氏,反映了这些姓氏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广泛影响和普及程度。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亲切和平凡的感觉,因为它涉及的是最常见的姓氏,容易让人联想到普通人的生活和经历。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在谈论社区或学校的人口结构时使用这个成语,以快速概括最常见的姓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张王李赵,百家之姓,平凡之中见真章。”
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中国传统的家族谱系图,或者是热闹的市集上各种姓氏的人们。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张王李赵”这样的成语,但每个文化都有自己的常见姓氏或代表性姓氏的集合。
“张王李赵”这个成语简洁地表达了普遍性和常见性,是汉语中一个有趣且实用的表达方式。了解和使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中的文化元素。
亦可张甲之情,寄王乙之躯,李丙之性,托赵丁之体。
1.
【张】
帐幔,帷幕。 同: 帐
【引证】
《荀子·正论》-居则设张容。 、 《史记·高祖本纪》-张饮三日。 、 《汉书·疏广传》-供张东都门外。
胀满。 同: 胀
【引证】
《左传·成公十年》-将食,张,如厕。 、 《左传·僖公十五年》-张脉偾兴。 、 《淮南子·缪称》-亭历愈张。
2.
【王】
统治、领有一国或一地。
【引证】
《诗·大雅》-王此大邦,克顺克比。 、 《史记·项羽本纪》-欲王关中。 、 、 《史记·留侯世家》-沛公为汉王,王巴、蜀。
作皇帝,称王。
【引证】
《孟子·梁惠王上》-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孟子·公孙丑上》-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 《商君书》-周不法商,夏不法虞,三代异势,而皆可以王。
3.
【李】
(形声。从木,子声。本义:李树)。
同本义。落叶乔木,春天开白色花,果实叫李子,熟时黄色或紫红色,可吃。
【引证】
《说文》-李,李果也。 、 《诗·小雅·南山有台》-北山有李。
4.
【赵】
(形声。从走,肖声。本义:快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趙,趋趙也。 、 《广雅》-趙,及也。 、 《穆天子传》。郭璞注:“赵,犹超腾。”-天子北征,赵行囗舍。
字亦作“踃”。
【引证】
傅毅《舞赋》-简惰跳踃般纷絮兮。 、 《埤仓》-踃,跳也。字之作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