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5:24: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5:24:29
“成气候”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用来形容某人或某事物发展得很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或规模,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或成就。字面意思是指形成了一定的气候,比喻事物发展到了一个较为成熟的阶段。
在文学作品中,“成气候”常用来评价人物的成长或作品的影响力,如“他的小说在文坛上已经成气候了”。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更加随意,如“他的乐队在本地已经成气候了”。在专业领域,如商业或科技,可以用来描述公司或技术的成熟度,如“这家公司在智能穿戴设备领域已经成气候了”。
“成气候”这个词汇源于对自然现象的比喻,原指天气形成,后来引申为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在古代文献中较少见,更多是在现代汉语中使用。
在**文化中,“成气候”常带有积极向上的意味,鼓励人们通过努力达到一定的成就。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常用来评价个人或集体的努力成果。
这个词汇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努力和成功。它鼓励人们追求进步,不断完善自己。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用“成气候”来评价自己或他人在某个领域的成就,如“我在编程方面已经成气候了”。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梭,少年已成气候,梦想在远方,不畏风雨。”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片成熟的麦田,金黄而饱满;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掌声和赞扬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ake a name for oneself”或“establish oneself”,虽然不完全等同,但都表达了通过努力获得认可和成就的意思。
“成气候”是一个富有积极意义的词汇,它不仅评价了事物的成熟度,也激励人们追求更高的目标。在学*语言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想法和评价。
1.
【成】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即“杵”)。“斧”、“杵”具备就可以做成事情。本义:完成,成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成,就也。 、 《国语·周语》-成德之终也。 、 《太元元错》-成者功就不可易也。 、 《书·益稷》-箫韶九成。 、 《仪礼·少牢礼》-祝告曰利成。 、 《周礼·司书》-及事成。 、 《后汉书·列女传》-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
【组词】
落成
2.
【气】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气,云气也。 、 《礼记·月令》-天气下降,地气上腾。 、 《考工记·总目》-地有气。 、 《史记·项羽本纪》-望其气。 、 、 清·方苞《狱中杂记》-窗以达气。
【组词】
气朔、 气祲、 气纬、 气晕
3.
【候】
(形声。古文作“矦”。从人,侯声。本义:守望;侦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矦,伺望也。 、 《广雅·释诂三》-矦,覗也。 、 《周礼·遗人》。注:“楼可以观望者也。”-市有候馆。
【组词】
候馆、 候楼、 侯遮、 候徼、 候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