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0:10: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0:10:07
“悠悠荡荡”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物体或人动作缓慢、悠闲、不急不躁的样子。字面意思是指物体或人轻轻地摇晃或飘荡,没有明确的目的或方向。
在文学作品中,“悠悠荡荡”常用来描绘自然景物或人物的悠闲状态,如“湖面悠悠荡荡,波光粼粼”或“他悠悠荡荡地走在乡间小路上”。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某人无所事事,漫无目的的状态,如“他整天悠悠荡荡的,不知道在做什么”。在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见,除非是在描述某些特定的物理现象或心理状态。
同义词:悠闲、悠然、闲适、懒散 反义词:急促、匆忙、紧张、忙碌
“悠悠荡荡”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汉语中对悠闲、缓慢状态的描述传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范围和语境有所扩展,但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悠闲、不急不躁的生活态度被视为一种美德。因此,“悠悠荡荡”这个词汇在文学和日常生活中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意义。
这个词汇给人以宁静、平和的情感反应,联想到慢节奏的生活、自然的美景和内心的宁静。它可能激发人们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快节奏生活的反思。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悠悠荡荡”来形容一个周末的下午,无所事事,只是悠闲地享受时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悠悠荡荡的云,悠悠荡荡的风,悠悠荡荡的心,悠悠荡荡的梦。”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宁静的湖面,微风轻拂,水面悠悠荡荡。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轻柔的钢琴曲,让人感受到悠悠荡荡的节奏和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eandering”或“loitering”,但它们更多地强调了无目的的游荡,而不像“悠悠荡荡”那样带有悠闲和宁静的意味。
“悠悠荡荡”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情感和文化内涵,它不仅描述了一种物理状态,也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情感色彩。
若是悠悠荡荡,未有不入于邪僻。
我心中有种~的感觉。
1.
【悠】
(形声。从心,攸(yōu)声。本义:忧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悠,忧也。 、 《尔雅》-悠,思也。 、 《诗·小雅·十月之交》。注:“忧也。”-悠悠我里。 、 《楚辞·初放》-悠悠苍天兮。 、 《诗·周南·关睢》-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 南朝梁·江淹《杂体诗三十首》-西北秋风至,楚客心悠哉。
【组词】
悠然、 悠忧
2.
【悠】
(形声。从心,攸(yōu)声。本义:忧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悠,忧也。 、 《尔雅》-悠,思也。 、 《诗·小雅·十月之交》。注:“忧也。”-悠悠我里。 、 《楚辞·初放》-悠悠苍天兮。 、 《诗·周南·关睢》-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 南朝梁·江淹《杂体诗三十首》-西北秋风至,楚客心悠哉。
【组词】
悠然、 悠忧
3.
【荡】
(会意。从皿,从汤,汤亦声。本义:洗涤)。
同本义。
【引证】
班固《西都赋》-荡亡秦之毒螫。
4.
【荡】
(会意。从皿,从汤,汤亦声。本义:洗涤)。
同本义。
【引证】
班固《西都赋》-荡亡秦之毒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