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5:58: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5:58:33
悔痛 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悔”和“痛”。字面意思是指因为过去的错误或不当行为而感到后悔和痛苦。基本含义是指内心深处的懊悔和痛苦感受,通常是由于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或决定导致了不良后果。
悔痛 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
同义词:
反义词:
悔痛 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悔”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意为后悔;“痛”字则意为痛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悔痛”这个词汇,用来描述一种复合的情感状态。
在**传统文化中,悔痛常常与道德和伦理观念联系在一起。例如,儒家思想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部分就包括了对自我行为的反省和悔改。因此,悔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个人对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的认同和遵守。
悔痛 这个词汇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沉重和悲伤的。它让人联想到内心的挣扎和痛苦,以及对过去行为的深刻反省。这种情感反应可能会影响个人的思维和表达,使人在描述类似情感时更加细腻和深刻。
在个人生活中,悔痛可能出现在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或过失后。例如,某人可能因为一次冲动的行为而感到悔痛,随后通过反思和改正来弥补过失。
在诗歌中,悔痛可以被用来表达深刻的情感:
悔痛如潮涌心头, 往事如烟难回首。 愿以泪洗心尘, 重拾光明路。
悔痛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阴暗的色调(如深灰色或黑色)和悲伤的音乐(如低沉的大提琴声)。视觉上,可能让人想到一个人独自坐在昏暗的房间里,脸上带着沉重的表情。
在英语中,悔痛 可以对应词汇如 remorse 或 regret。Remorse 强调内心的痛苦和自责,而 regret 则更侧重于对过去行为的后悔。
悔痛 是一个富有情感色彩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种深刻的内心体验,还反映了个人对道德和伦理的反思。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个词汇的多维含义,并在不同的语境中灵活运用。
1.
【悔】
(形声。从心,每声。本义:悔恨,懊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悔,恨也。 、 《诗·大雅·云汉》-宜无悔怒。 、 《战国策·秦策》-此讲之悔也。 、 《淮南子·泛论》-悔不杀汤于夏台。 、 《楚辞·离骚》-虽九死其犹未悔。 、 《史记·屈原列传》-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 《左传·隐公十一年》-天其以礼悔祸于许。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可悔故也。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悔其随之。 、 、
【组词】
悔亲、 悔谢、 悔心革命、 悔悟心行、 悔尤
过失;灾祸。
【引证】
《诗·大雅·抑》-庶无罪悔。 、 《易·系辞》-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 、 《公羊传·襄公二十九年》-尚速有悔于予身。
【组词】
悔亡、 悔吝、 悔咎、 悔戾
2.
【痛】
(形声。从疒,甬声。疒(chuáng),与疾病有关。本义:疼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痛,病也。 、 《易·说卦》-坎为耳痛。 、 《韩非子·喻老》-桓侯体痛。 、 汉·王充《论衡·订鬼篇》-身体痛。 、 、
【组词】
痛不欲生;痛定思痛;创巨痛深;累得酸痛;痛毒、 痛疾、 痛脚、 痛煞、 痛痹、 痛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