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8:06: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8:06:24
大多数 是一个表示数量或比例的词汇,通常指的是在某一群体或集合中占较大比例的部分。字面意思是指“数量上占多数的部分”或“超过一半的部分”。
“大多数”由“大”和“多数”两个词组成,其中“大”表示数量上的优势,“多数”表示数量较多的部分。在古代汉语中,类似的表达方式已经存在,如“大半”、“多半”等。
在社会学和政治学中,“大多数”的概念常与民主、共识和主流价值观相关联。例如,在民主社会中,政策和法律往往需要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才能实施。
“大多数”这个词通常给人以普遍性、共识和主流的联想。在情感上,它可能带来一种安全感和认同感,因为人们倾向于跟随大多数人的选择和观点。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大多数”来描述群体行为或普遍现象。例如,在讨论疫情时,可能会说“大多数人都遵守了防疫规定。”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大多数”来强调普遍性:
大多数花儿在春天绽放, 大多数鸟儿在清晨歌唱。 大多数人在爱中寻找希望, 大多数梦想在坚持中闪光。
在英语中,“大多数”可以翻译为“majority”,在法语中为“majorité”,在德语中为“Mehrheit”。这些词汇在各自的文化和语言中都有相似的含义和用法。
“大多数”这个词在语言表达中非常重要,它帮助我们理解和描述群体行为和普遍现象。通过深入学习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其用法和含义,从而在不同语境中准确、有效地使用它。
1.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2.
【多】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二“夕”。表示数量大。本义:多,数量大,与“少”、“寡”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多,重也。从重夕,会意。重夕为多,重日为叠。 、 《尔雅·释诂》-多,众也。 、 《诗·邶风·旄丘》-何多日也。 、 《史记·五帝纪》。索隐:“大也。”-与为多焉。 、 《荀子·致仕》-宽裕而多容。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组词】
多次;多分、 多士、 多感、 多口、 多般、 多口可、 多花、 多许
3.
【数】
数目;数量。
【引证】
《战国策·赵策》-窃怜爱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五陵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组词】
报数、 数计、 数珠儿、 可被2除尽的数;自然数、整数、有理数、无理数、实数或复数;基数;单数;复数
道数,方法。
【引证】
《商君书》-故为国之数,务在垦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