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2:45: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45:10
免疫性(Immunity)一词源自拉丁语“immunis”,意为“免除”或“豁免”。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免疫性指的是生物体对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的防御能力,或者对某些疾病的抵抗力。这种防御能力可以是通过自然获得的(如先天免疫),也可以是通过接种疫苗或感染后获得的(如获得性免疫)。
“免疫性”一词的词源可以追溯到拉丁语“immunis”,意为“免除”或“豁免”。在古代,这个词可能用于描述免除税收或兵役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演变为生物学和医学领域中的“免疫性”。
在现代社会,免疫性是一个重要的健康话题。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疾病的传播,人们对免疫性的关注日益增加。疫苗接种、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的选择都与免疫性有关。
“免疫性”这个词通常带有一种积极、保护性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健康、安全和抵抗力。在面对疾病和挑战时,拥有强大的免疫性是一种安慰和保障。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亲眼见证疫苗接种对提高免疫性的重要性。在疫情期间,及时接种疫苗不仅保护了自己,也保护了周围的人。
诗歌: 免疫之盾,护我周全, 病毒来袭,我自岿然。 疫苗之光,照亮前路, 健康之舟,驶向明天。
视觉:想象一个身穿盔甲的战士,手持盾牌,抵御着各种病原体的攻击。 听觉:听到医生解释免疫系统如何工作,疫苗如何增强免疫性。
在不同语言中,“免疫性”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概念是相似的。例如,在西班牙语中,“inmunidad”与英语中的“immunity”相对应。
“免疫性”是一个在医学和生物学中极为重要的概念,它不仅关系到个体的健康,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福祉。通过深入学习和分析这个词汇,我更加理解了免疫系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疫苗接种来增强免疫性。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正确理解和使用“免疫性”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健康相关的信息。
1.
【免】
物之新生、稚弱者。
【引证】
《大戴礼记》-推远稚免之幼志,崇积文武之宠德。
2.
【疫】
(形声。从疒(chuáng),役省声。本义:瘟役)。
同本义。急性传染病流行的通称。
【引证】
《说文》-疫,民皆疾也。 、 《字林》-疫,病流行也。 、 《史记·天官书》-氐为天根生疫。 、 《汉书·刑法志》-鬻棺者欲岁之疫。 、 《礼记·月令》-果实早成,民殃于疫。
【组词】
时疫;疫死、 疫旱、 疫症、 疫疠、 疫疾
3.
【性】
(形声。从心,生声。本义:人的本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性,人之阳气性善者也。 、 《广雅》-性,质也。 、 《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 、 、 《荀子·性恶篇》-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 、 《白虎通》-五性者何?仁义礼智信也。 、 《论语·阳货》-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 《荀子·正名篇》-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
【组词】
性根、 性行、 性气、 个性、 禀性、 性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