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8:18: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8:18:24
“洁志”是一个汉语词汇,由“洁”和“志”两个字组成。其中,“洁”通常指纯净、干净,而“志”则指意志、志向。因此,“洁志”字面意思是指纯净的意志或高尚的志向。
在文学作品中,“洁志”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志向,不受世俗污染。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正式或庄重的场合,如演讲或写作中,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伦理学中,“洁志”可能被用来讨论个体的道德修养和目标追求。
同义词:
反义词:
“洁”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原意为洗涤干净。“志”字则源于古代的“识”,后演变为表示意志、志向。两者结合形成的“洁志”,强调了意志的纯净和高尚。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洁志”常与儒家思想中的“修身”相联系,强调个人品德的修养和志向的高尚。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也常被用来鼓励人们在面对诱惑和困难时保持正直和坚定。
“洁志”这个词给人一种清新、高尚的感觉,让人联想到清澈的泉水和坚定的信念。它激发人们对美好品质的追求和对高尚目标的向往。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一位老师,他无论在学术还是生活中都保持着一颗洁志,这种精神深深影响了我,让我在面对困难时也能保持正直和坚定。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洁志”:
在喧嚣的尘世中,我寻觅一片净土,
那里,洁志如莲花般绽放,
不受世俗的污染,
只为心中的那份纯净。
视觉上,“洁志”让人联想到清澈的湖水和洁白的莲花。听觉上,它可能让人想起宁静的清晨和悠扬的琴声,象征着纯净和宁静。
在英语中,“pure intention”或“noble aspiration”可以大致对应“洁志”,都表达了纯净的意志和高尚的志向。
“洁志”这个词不仅在语言上具有美感,而且在文化和道德层面具有重要意义。它提醒我们在复杂的社会中保持纯净的意志和高尚的志向,对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1.
【洁】
(形声。从水,絜(jié)声。本义:干净,清洁。按:“洁”和“潔”本是不同的两个字。“洁”本音念jí,是河流名,后来成为“潔”的俗字,现在是“潔”的简化字)。
同本义。
【引证】
《管子·水地》-鲜而不垢,洁也。 、 《国语·周语》-姑洗所以脩洁百物。 、 《史记·五帝纪》-直哉维静絜。 、 《乐府诗集·陌上桑》-为人洁白皙。
【组词】
整洁、 清洁、 洁癖、 洁疾、 洁粢
2.
【志】
(形声。从心,士声。战国文字,从心之,之亦声。意为心愿所往。本义:志气,意愿:心之所向,未表露出来的长远而大的打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志,意也。 、 《国语·晋语》-志,德义之府也。 、 《孟子》-夫志,气之帅也。 、 《毛诗序》-在心为志。 、 《春秋·说题辞》-思虑为志。 、 《荀子·解蔽》-志者,臧也。 、 《鬼谷子·阴府》-志者,欲之使也。 、 《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 、 《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 、 《史记·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后汉书·班超传》-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唐·韩愈《县斋有怀》-身将老寂寞,志欲死闲暇。
【组词】
志志诚诚、 志局、 志干、 志意、 志坚如钢;有志者事竟成;志分、 志虑、 志抱、 志尚、 志况、 志好、 志略、 志局、 志介、 志高气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