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9:18: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9:18:58
“不是”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不”和“是”两个字组成。字面意思是对“是”的否定,表示某事物不符合某种描述或状态。基本含义是表示否定或否认。
“不是”由“不”和“是”两个字组成。“不”字最早见于甲骨文,表示否定;“是”字最早见于金文,表示正确或肯定。两者结合形成“不是”,表示否定某种肯定状态。
在**文化中,“不是”常用于表达谦虚或否定自己的成就。例如,“我不是什么大人物。”在社会交往中,适当地使用“不是”可以表现出礼貌和谦逊。
“不是”常带有一种否定或拒绝的情感色彩,有时也用于表达无奈或失望。例如,“这真的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使用“不是”来纠正别人的误解或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例如,“你说的不是事实。”
诗歌:
月光不是银,
是心中的思念。
夜风不是冷,
是远方的呼唤。
“不是”是一个非常基础且常用的汉语词汇,用于表达否定和否认。它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对于理解和表达汉语至关重要。通过深入学*和分析“不是”,我更加理解了它在语言中的重要性和灵活性。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是】
(会意。小篆字形,从日正。本义:正,不偏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十目烛隐曰直,以日为正曰是。-是,直也。 、 《礼记·玉藻》。疏:“谓正也。”-而疑是精粗之体。 、 《易·未济》-上九,濡其首,有孚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