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31: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31:49
1.《汉书.五行志下之上》﹕"史记秦始皇二十六年﹐有大人长五丈﹐五履六尺﹐皆夷狄服﹐凡十二人﹐见于临洮……是岁始皇初并六国﹐反喜以为瑞﹐销天下兵器﹐作金人十二以象之。"后因称"铜人"为"铜狄"。
1. 【铜】 - (形声。从金,同声。本义:金属名,古称赤金)。 -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铜,赤金也。 、 《汉书·货殖列传》-章山之铜,所谓丹阳铜也。今世有白铜,盖点化为之,非其本质。 、 《后汉书·张衡传》-以精铜铸成。 、
2. 【狄】 - (形声。从犬,亦声。本义:我国古代北部的一个民族)。 - 同本义 中国古代民族名。分赤狄、白狄、长狄诸部,各有支系。因其主要居住在北方,故通称为北狄。又指秦汉以后,狄或北狄曾是中国中原人对北方各民族的泛称。 【引证】 《国语·晋语》-戎狄怀之。 、 《史记·货殖列传》-夷狄益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