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36: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36:36
词汇“爬梳剔抉”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含义,组合在一起则形成了一个更为复杂的概念。
爬梳剔抉:字面意思是梳理、挑选、剔除和抉择。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对事物进行仔细的整理、筛选和决策过程,强调在众多选项中进行精挑细选,去除不必要的部分,保留精华。
在文学作品中,“爬梳剔抉”常用来描述作者对素材的精心处理,如对历史资料的考证、对文学作品的编辑等。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学术研究、数据分析等,它则是一个非常贴切的描述。
同义词:精挑细选、去粗取精、筛选提炼 反义词:粗制滥造、草率从事
“爬梳剔抉”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细致工作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限于文字工作,也适用于其他需要精细处理的领域。
在**传统文化中,精细和严谨被视为重要的工作态度。因此,“爬梳剔抉”这个成语在强调工作质量的语境中尤为重要。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严谨、细致的感觉,让人联想到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
在学术研究中,我经常需要对大量数据和文献进行爬梳剔抉,以确保我的研究结论是基于最可靠的信息。
在诗歌中,可以将“爬梳剔抉”用来形容对情感的深入挖掘和表达:
在情感的海洋里爬梳剔抉,
寻找那最真挚的一滴泪。
想象一位学者在昏黄的灯光下,仔细地翻阅着古籍,手中的笔不停地在纸上划过,这个场景可以很好地体现“爬梳剔抉”的视觉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ift through”或“meticulous selection”,但它们并不完全等同于“爬梳剔抉”,因为后者包含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和细致的工作态度。
“爬梳剔抉”这个成语在我看来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它不仅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表达精细工作的过程,也提醒我在任何工作中都要保持严谨和细致的态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的词汇量,提高我的表达能力。
建安布衣蔡元定著《律吕新书》,朱熹称其超然远览,奋其独见,爬梳剔抉,参互考寻。
这固然得费一番~的功夫。
1.
【爬】
(形声。从爪,巴声。爪,手爪。本义:搔,爬梳)。
同本义。
【引证】
《广韵》-爬,搔也。 、 韩愈等《雨中寄孟刑部几道联句》-怯烦类决痈,惬兴剧爬疥。 、 白居易《自咏老身示诸家属》-支分闲事了,爬背向阳眠。
【组词】
爬挲、 爬栉、 爬耳搔腮、 爬拉
2.
【梳】
(形声。从木,疏省声。本义:梳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梳,理发也。 、 《广雅》-梳,栉也。 、 《释名》-梳,言其齿疏也。 、 《新唐书·吴兢传》-朝有讽谏,犹发之有梳。
【组词】
木梳;梳枇、 梳掠、 梳行、 梳背、 梳掌
用梳整理头发。
【引证】
杨雄《长杨赋》-头蓬不暇梳。 、 《明史·洪钟传》-贼如梳,军如篦。 、 唐·杜牧《阿房宫赋》-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 清·袁枚《祭妹文》-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
【组词】
梳云、 梳裹、 梳沐、 梳雪、 梳栉
3.
【剔】
(形声。从刀,易声。本义:分解骨肉,把肉刮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即为鬄之或体。-剔,解骨也。 、 《通俗文》-去骨曰剔。
【组词】
剔股;剔肉;剔骨头
4.
【抉】
(形声。从手,夬(guài)声。本义:挑出,挖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抉,挑也。 、 《荀子》-抉人之口。 、 《史记·伍胥传》-抉吾眼。 、 《战国策·韩策二》-因自皮面抉眼,自屠出肠。
【组词】
抉目、 抉眼、 抉耳、 抉发、 抉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