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9:46: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9:46:37
词汇“浮人”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特定语境下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浮”通常指漂浮、不固定,而“人”则指人类。结合起来,“浮人”可能指的是漂泊不定的人,或者在某种意义上不扎根、不稳定的人。
由于“浮人”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浮”和“人”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用以描述一种特定的生活状态。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下,“浮人”可能被赋予特定的象征意义,比如代表自由、无拘无束,或者代表孤独、无助。
由于“浮人”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应用可能较少。但如果遇到类似的生活状态或心理状态,可能会使用这个词汇来表达。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浮人”来表达一种漂泊不定的心境:
我是一个浮人,
在时间的河流中漂泊,
寻找一个可以停靠的岸。
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能存在,比如英语中的“wanderer”或“drifter”。
“浮人”这个词汇虽然不常用,但它提供了一种表达漂泊不定状态的方式。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表达的层次和深度。
1.
【浮】
(形声。从水,孚(fú)声。本义:漂流,漂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浮,氾也。 、 《诗·小雅·菁菁者莪》-载沉载浮。 、 《广雅》-浮,漂也。浮游也。 、 《论语·公冶长》-乘桴浮于海。 、 《书·禹贡》-浮于济漯。 、 《楚辞·哀郢》-过夏首而西浮兮。 、 《文选·桦·海赋》-浮天无岸。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
2.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