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4:00: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4:00:14
梳齿:指梳子上的齿状部分,用于梳理头发或其他纤维材料。梳齿可以是直的、弯曲的,也可以是尖的或圆的,根据梳子的用途和设计而有所不同。
梳齿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初用于描述梳子的齿状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但在不同的文化和技术背景下,梳齿的设计和材质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不同的文化中,梳子及其梳齿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例如,在**传统文化中,梳子常被用作礼物,象征着美好的祝愿和关怀。梳齿的形状和密度也可能反映出不同地区的审美和实用需求。
梳齿可能让人联想到日常生活中的梳理动作,带来一种秩序和整洁的感觉。同时,它也可能唤起对过去时光的回忆,如童年时母亲梳理头发的情景。
个人经历中,梳齿可能与日常的个人护理*惯相关,如每天早晨梳理头发的过程,或是旅行时携带的便携梳子。
在诗歌中,可以将梳齿比喻为时间的流逝:
岁月如梳齿,一去不复返, 留下的,只是发间的温柔触感。
梳齿的视觉联想可能包括整齐排列的齿状物,而听觉联想可能是梳理头发时的沙沙声。
在不同文化中,梳子的设计和梳齿的形状可能有所不同。例如,非洲某些地区的梳子可能有更宽的梳齿,以适应当地的发型需求。
梳齿作为一个日常用品的一部分,虽然在语言中不是一个高频词汇,但它在描述和理解梳子这一物品时起着关键作用。通过对梳齿的学*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中的应用和意义。
1.
【梳】
(形声。从木,疏省声。本义:梳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梳,理发也。 、 《广雅》-梳,栉也。 、 《释名》-梳,言其齿疏也。 、 《新唐书·吴兢传》-朝有讽谏,犹发之有梳。
【组词】
木梳;梳枇、 梳掠、 梳行、 梳背、 梳掌
用梳整理头发。
【引证】
杨雄《长杨赋》-头蓬不暇梳。 、 《明史·洪钟传》-贼如梳,军如篦。 、 唐·杜牧《阿房宫赋》-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 清·袁枚《祭妹文》-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
【组词】
梳云、 梳裹、 梳沐、 梳雪、 梳栉
2.
【齿】
(象形。甲骨文,象嘴里的牙齿,象形字。战国文字在上面加了个声符“止”,成为形声字。小篆同。本义:牙)。
同本义。
【引证】
《大戴礼记·易本命》-男以八月而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 、 《素问·上古天真论》。注:“齿为骨余。”-发堕齿槁。
【组词】
齿吻、 齿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