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07: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07:26
琴瑟失调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琴和瑟的音调不协调”。琴和瑟都是**古代的弦乐器,通常一起演奏以产生和谐的音乐。因此,这个成语比喻夫妻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和谐,或者事物之间配合得不好。
在文学作品中,琴瑟失调 常用来形容夫妻关系破裂或朋友之间的不和。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那么常用,但在讨论人际关系或团队合作时,它仍然是一个有力的比喻。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组织行为学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分析人际互动中的不协调问题。
琴瑟失调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音乐文化。琴和瑟原本是用来形容音乐和谐的,但当它们的音调不协调时,就形成了这个比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扩展到人际关系和事物配合的领域。
在传统文化中,音乐被视为和谐的象征,而琴瑟更是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意义。因此,琴瑟失调 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比喻,它还反映了人对于和谐与不和谐的深刻理解。
这个词汇给人一种不愉快和紧张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争吵、不和和分裂,这些都是人们通常希望避免的负面情感和情境。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目睹过一个团队因为内部不和而失败的项目。那时,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琴瑟失调 的实际影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这寂静的夜里,琴瑟失调, 心与心的距离,渐行渐远。”
想象一幅画面:两个人坐在房间的两端,各自弹奏着琴和瑟,但音乐却无法融合。这种视觉和听觉的冲突,正是琴瑟失调 的生动体现。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out of tune”或“off key”,它们也有不协调的含义,但更多地用于音乐领域。
琴瑟失调 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成语,它不仅描述了音乐的不和谐,也深刻地反映了人际关系和社会互动中的不协调。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更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情境。
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
所可惜者,埙篪和鸣,却又~。
1.
【琴】
(本作“珡”。象形。小篆字形,象乐器形,上面“玨”象弦和弦柱,下面象琴身。本义:拨弦乐器。俗称古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琴,弦乐也。神农所作,洞越练朱五弦,周加二弦,象形。古文从瑟金省声。 、 《广雅·释乐》-神农氏琴长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弦,曰宫商角徵羽,文王增二弦,曰少宫、少商。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乐琴书以消忧。
【组词】
琴史、 琴书、 琴床、 琴柱
2.
【瑟】
(指事。从珡,必声。本义: 古代拨弦乐器。形似古琴,每弦一柱,但无征位)。
【组词】
调瑟、 琴瑟
古水名 。即今河南省罗山县的小黄河。
3.
【失】
(形声。从手,乙声。表示从手中丢失。小篆字形。本义:失掉;丢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在手而逸去为失。”-失,纵也。 、 《易·晋》-失得勿恤。 、 《礼记·礼运》。注:“犹去也。”-故人情不失。 、 《礼记·表记》。注:“失其容止之节也。”-君子不失足于人。 、 《周礼·师氏》。注:“失,失礼者也。”-掌国中失之事。 、 魏泰《东轩笔录》-塞翁失马,今未足悲。 、 《孟子·公孙丑下》-失道者寡助。 、 《资治通鉴》-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 《孟子·告子上》-此之谓失其本心。
【组词】
失状、 失脱、 失国、 失鉴、 失瞻、 失翁马、 失民、 失本、 失正、 失名、 失合、 失偶、 失鹿、 失道、 失众、 失柄
4.
【调】
清晨,早晨 同: 朝
【引证】
《诗·周南·汝坟》-未见君子,惄如调饥。
【组词】
调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