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0:42: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0:42:23
词汇“尸寝”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因此可能需要从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来推测其含义。
“尸寝”字面意思可能是指尸体躺卧的地方,即停放尸体的地方。在古代,这可能指的是放置在棺材中的尸体,或者是在家中或寺庙中临时停放尸体的地方。
由于“尸寝”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汉语中可能不会出现在日常对话或文学作品中。如果出现,可能是在描述古代葬礼*俗、历史文献或特定的**仪式中。
由于“尸寝”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明确。它可能是由“尸”(指尸体)和“寝”(指躺卧的地方)两个字组合而成,用来描述尸体停放的特定场所。
在*传统文化中,对待死者的方式非常重视,尸体的处理和安置都有一套严格的礼仪。因此,“尸寝”可能在描述这些传统俗时出现。
提到“尸寝”可能会引起人们的悲伤、敬畏或恐惧的情感反应,因为它与死亡和丧葬有关。
由于“尸寝”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或遇到这个词汇。
在创作中,可以将“尸寝”用于描述一个充满神秘和哀伤氛围的场景,如在一首诗中描绘古代葬礼的情景。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家中停放尸体的场景,可能会有白色的布幔、蜡烛和哀悼的人群。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哀乐或哭泣声。
在不同文化中,处理尸体的方式和场所的称呼各不相同。例如,西方文化中可能使用“morgue”或“funeral home”等词汇。
“尸寝”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反映了人类对死亡的态度和处理方式,是文化和社会俗的一部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特定文化背景下的生活和思维方式。
1.
【尸】
(象形。小篆字形,屍像卧着的人形。本义: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凭几曰卧。-尸,神像也。象卧之形。 、 《诗·小雅·楚茨》-神具醉止,皇尸载起。鼓钟送尸,神保聿归。 、 《仪礼·士虞礼》。注:“尸,主也。孝子之祭不见亲之形,象心无所系,立尸而主意焉。又,男,男尸;女,女尸,必使异姓,不使贱者。”-祝延尸。 、 《礼记·曲礼》-孙可以为王父尸。 、 《仪礼·特牲礼》注-尸,所祭者之孙也。祖之尸则主人乃宗子。祢之尸则主人乃父道。
2.
【寝】
(形声。从宀,侵声。本义:睡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寢,卧也。 、 《礼记·曲礼上》-寝毋伏。 、 《论语·公冶长》-宰于昼寝。 、 《公羊传·僖公二年》-寡人夜者寝而不寐。 、 《战国策·齐策》-暮寝而思之。 、 《资治通鉴·唐纪》-元济尚寝。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寝必重褥。 、 清·魏禧《大铁椎传》-既同寝。
【组词】
寝不成寐、 寝不安席、 寝卧、 寝床、 寝息、 寝衾、 寝宿、 寝饭、 寝兴、 寝膳、 寝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