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25: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25:59
朝端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朝廷的顶端,即朝廷的最高层。基本含义通常指的是朝廷中的高级官员或政府机构中的高层领导。
在文学作品中,朝端 可能用来形容古代朝廷的庄严和权威,或者指代那些掌握国家大权的官员。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或政治讨论中,它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政治学,朝端 可能用来具体指代某个时期的政府高层。
同义词中,朝廷 和 朝堂 更侧重于指代朝廷这个机构,而 朝端 更强调高层领导。反义词则代表了与朝廷高层相对的普通民众或社会底层。
朝端 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朝”指朝廷,“端”指顶端或最高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
在传统文化中,朝端** 代表了权力和权威的象征。在封建社会,能够进入朝端是士人的最高荣誉。在现代社会,这个词可能更多地用于历史或文化的讨论中。
朝端 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宫廷、权力斗争和政治智慧。它可能带有一种庄严和神秘的情感反应,同时也可能让人思考权力与责任的关系。
在个人经历中,朝端 可能不太常用,但如果涉及到历史学*或文化研究,这个词可能会在讨论中出现,帮助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政治和社会结构。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朝端风云起,千古一梦回。 权谋深似海,英雄泪不归。
朝端 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宫廷的画面,如紫禁城的金碧辉煌,或者是古代官员的朝服和仪式。听觉上,可能联想到古代朝会的钟声或官员的宣读声。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概念如“政府高层”或“权力中心”在不同语言中都有相应的表达。
朝端 这个词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不多,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理解古代政治和社会结构有重要意义。在学*汉语和了解**文化时,这个词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1.
【朝】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下为“莽”字,中间为“日”,“月”。表明太阳已从草丛升起,月亮还未落,是早晨。本义:指日出到早餐时,泛指早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朝,旦也。 、 《尔雅·释诂》-朝,早也。 、 《书·无逸》-自朝至于日中。 、 《礼记·祭义》。注:“朝,日出时也。”-周人祭日以朝及誾。 、 《诗·商颂·那》-温恭朝夕,执事有恪。 、 《水经注·江水》-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 《乐府诗集·长歌行》-朝露待日晞。 、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朝雨浥轻尘。 、 唐·杜牧《阿房宫赋》-朝歌夜弦。(弦:弹琴。)
【组词】
朝雉徒歌、 朝趁暮食、 朝上;朝夕乌、 朝夕相处、 朝日、 朝旦;朝不及夕、 朝升暮合、 朝成暮遍、 朝成暮毁、 朝夷暮跖、 朝欢暮乐、 朝市
2.
【端】
(形声。从立,耑(duān)声。本义:站得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立容直也。”-端,直也。 、 《广雅·释诂一》-端,正也。 、 《礼记·祭义》-以端其位。 、 《礼记·王藻》-端行颐霤如矢。 、 《礼记·曲礼》-振书端书于君前。
【组词】
端行、 端拱、 端伟、 端端、 端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