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3:25: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3:25:57
分崩离析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分裂、崩溃、离散”。它形容一个团体、组织或国家因为内部矛盾或外部压力而瓦解,无法维持原有的统一和完整。
在文学作品中,分崩离析 常用来描绘一个王朝的衰落或一个家族的没落,如《红楼梦》中贾家的衰败。在口语中,它可以用来形容任何形式的组织或关系的破裂,如“他们的婚姻已经分崩离析”。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或社会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分析国家或社会的结构稳定性。
同义词:瓦解、崩溃、解体、破裂 反义词:团结、统一、稳固、凝聚
同义词中,“瓦解”和“崩溃”更强调物理或结构上的破坏,而“解体”和“破裂”则更多用于抽象概念的破坏。反义词则强调了团结和稳定的状态。
分崩离析 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分崩离析,不可复合。”它反映了古代对于国家或社会稳定性的关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中,但其核心意义——即分裂和崩溃——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分崩离析 常常与“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观念相联系,反映了人对于历史循环和政治变迁的深刻认识。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也常用来警示组织或国家内部的团结和稳定的重要性。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的是一种消极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混乱、无序和不可挽回的损失。它提醒人们团结和稳定的重要性,以及在面对分裂和崩溃时可能带来的深远影响。
在个人生活中,分崩离析 可能用来描述一段关系的结束,如友谊或爱情。例如,两个曾经亲密无间的朋友因为一次严重的争执而分崩离析,从此形同陌路。
在诗歌中,可以将“分崩离析”融入到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中,如:“山河分崩离析,岁月无声流逝。”这样的用法不仅展示了词汇的灵活性,也增添了诗意的深度。
在视觉上,分崩离析 可能让人联想到破碎的玻璃或断裂的桥梁,而在听觉上,可能是建筑物倒塌的声音或人群的嘈杂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all apart”或“break down”,它们在意义上与“分崩离析”相似,但可能在文化内涵和使用频率上有所不同。
分崩离析 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成语,它不仅描述了物理或结构上的破坏,也深刻反映了社会和人际关系中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深刻的见解。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战争使全国~的局面变成了比较团结的局面。
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季康子为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力,想攻打附近的颛臾国。季康子的谋臣冉有和子路都是孔子的学生,他们问孔子该如何处理。孔子说:“治理一国不能使百姓安居乐业,国内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恐怕要祸起萧墙了。”
1.
【分】
所分之物,整体中的一部分。
【引证】
《孙子·谋攻》-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城之灾也。
【组词】
股分;部分;分资、 分例、 分均
分际,合适的界限。
【引证】
《水浒传》-两个正斗到分际。
【组词】
分际、 分直
2.
【崩】
(形声。从山,朋声。本义:山倒塌)。
同本义。
【引证】
《左传·成公五年》-梁山崩。
【组词】
山崩地裂
3.
【离】
(形声。从隹(zhuī),表示与鸟类有关,离声。“离”是“鹂”的本字,因而声符亦兼表字义。本义:鸟名。即黄鹂,也称仓庚,鸣声清脆动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离,离黄仓庚也。 、 《易·说卦》-離为雉、九家,離为鸟,为飞、为鹤、为黄。 、 《颜氏家训》-离则配禹。 、 《诗·邶风·旌丘》-流離之子。 、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4.
【析】
(会意。从木,从斤。用斧子劈开木头。本义:劈,劈木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析,破木也。 、 《声类》-析,劈也。 、 《诗·齐风·南山》-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 、 明·方孝孺《双桂轩铭》-扶桑可薪,析木可焚,是桂永存。
【组词】
析木、 析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