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1:20: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1:20:58
“信旛”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用于传递信息或标志的旗帜。在古代,信旛常用于军事或官方场合,作为信号或标识使用。
“信旛”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信”意为信息或信号,“旛”指旗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但在历史文献和特定领域仍有其价值。
在**古代,信旛不仅是军事通信的工具,也是权力和秩序的象征。在社会文化中,信旛代表着权威和传统。
“信旛”给人以庄重、权威和历史的联想。它让人想到古代战场上的紧张气氛和官方仪式的庄严。
在参观古代军事博物馆时,我曾看到过展示的信旛,这让我对古代军事通信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诗歌中,可以将“信旛”比喻为信念的象征:
信念如信旛, 飘扬在心间, 无论风雨, 始终不渝。
想象一幅画面:古代战场上,风中飘扬的信旛,伴随着战鼓和号角的声音,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庄严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旗帜或标识也有类似的功能,如罗马军团的鹰旗,代表着军队的荣誉和统一。
“信旛”作为一个历史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不多,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了解和学*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
1.
【信】
(会意。从人,从言。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本义:真心诚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信,诚也。 、 《孟子》-有诸已之谓信。 、 《墨子经》-信,言合于意也。 、 《白虎通·情性》-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 、 《国语·晋语》-定身以行事谓之信。 、 《贾子道术》-期果言当谓之信。 、 《礼记·经解》-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 、 《诗·卫风·氓》-信誓旦旦。 、 《三国演义》-反贼无信!吾不幸误中汝奸计也! 、 《左传·庄公十年》-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信而见疑。 、 《世说新语·方正》-则是无信。
【组词】
信行、 信人
2.
【旛】
长幅下垂的旗。 同: 幡
【引证】
唐·刘禹锡《西塞山怀古》-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旛出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