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3:35: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3:35:41
即胡笳。古代管乐器名。
1.
【笳】
(形声。从竹,加声。本义:胡笳)。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吹奏乐器,似笛。通常称“胡笳” 。胡人卷芦叶为笳,吹以作乐,后以竹为管,饰以桦皮,上有三孔,两端加角。
【引证】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刁斗笳吹。
【组词】
笳角、 笳鼓、 笳吟
2.
【管】
(形声。从竹,官声。本义:一种类似于笛的管乐器。后泛指管乐器)。
中国古代的一种管乐器,起初用玉制成,改用竹,有六孔,长一尺。后泛指管乐器。
【引证】
《说文》-管,如箎,六孔,十二月之音,物开地牙,故谓之管。 、 《诗·周颂·有瞽》-箫管备举。 、 《淮南子·原道》。注:“管,箫也。”-建钟鼓,列管弦。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 《孟子·梁惠王下》-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
【组词】
管色、 管儿、 管弦、 管说、 管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