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42: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42:15
“凝愁”是一个汉语词汇,由“凝”和“愁”两个字组成。字面意思是指愁绪凝结,形容忧愁之情深重且难以排解。
在文学作品中,“凝愁”常用来描绘人物内心深处的忧郁和悲伤,如诗歌、小说中的人物情感描写。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表达深沉的忧愁时,人们可能会使用类似的表达。在专业领域,这个词可能不常见,除非是在文学研究或心理学领域讨论情感状态时。
同义词:忧郁、愁闷、悲伤、哀愁 反义词:喜悦、欢快、愉快、高兴
同义词中,“忧郁”和“愁闷”更侧重于内心的沉闷和压抑,而“悲伤”和“哀愁”则更直接地表达了痛苦和哀伤的情感。反义词则代表了与“凝愁”完全相反的情感状态。
“凝”字古汉语中意为凝结、凝聚,而“愁”字则一直指忧愁、悲伤。两个字组合成“凝愁”,可能是后起的词汇,用以形容忧愁之情的深重和持久。
在**传统文化中,忧愁和哀思常常被赋予诗意和美学价值,因此“凝愁”这样的词汇在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用以表达深沉的情感和复杂的内心世界。
“凝愁”这个词给我带来一种沉重和压抑的情感反应,联想到阴雨绵绵的天气、孤独的身影和深邃的眼神。它让人感受到一种无法言说的悲伤和无奈。
在我的生活中,曾有一次在阅读一首古诗时,诗中的人物情感被描述为“凝愁”,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了那种深沉的忧郁和无法排解的悲伤。
在创作一首诗时,我可能会这样使用“凝愁”:
凝愁如墨,染遍了夜的衣襟,
星辰无声,倾听着心的低吟。
视觉上,“凝愁”可能让人联想到深色调的画面,如暗夜、深海或浓雾。听觉上,可能让人想到低沉的音乐,如大提琴的哀婉旋律。
在英语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deep sorrow”或“profound melancholy”来表达类似的情感状态。
“凝愁”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情感表达功能,尤其在文学作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描绘了情感的深度,也体现了语言的美学价值。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的情感表达和理解能力。
1.
【凝】
(会意。古冰字,从水,从疑。疑,止也。疑亦声。本义:结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凝,水坚也。 、 《广雅》-凝,定也。 、 《诗·卫风·硕人》-肤如凝脂。 、 《考工记》-凝土以为器。 、 《礼记·乡饮酒义》-天气严疑之气。 、 枚乘《七命》-霜锷水凝。 、 唐·岑参《走马川行》-幕中草檄(xì)砚水凝。
【组词】
凝寒、 凝冰、 凝雨、 凝涸、 凝霜
2.
【愁】
(形声。从心,秋声。字亦作“愀”。本义:忧虑,发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愁,忧也。 、 《礼记·哀公问》-孔子愀然作色而对。 、 《荀子·脩身》-见善愀然。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哀而不愁,乐而不荒。 、 李白《菩萨蛮》-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 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胡。 、 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组词】
不愁吃,不愁穿;愁坐、 愁思、 愁绝、 愁怀勃勃、 愁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