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0:15: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0:15:25
词汇“媿悔”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文雅和古老的词汇,主要用于书面语中。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媿悔”进行深入分析。
“媿悔”由两个字组成:“媿”和“悔”。
在文学作品中,“媿悔”常用于描述人物内心的深刻反省和道德上的自我谴责。在口语中,这个词汇较少使用,人们更倾向于使用“后悔”、“惭愧”等更为通俗的表达。
“媿”字在古代汉语中较为常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媿”字更多地出现在文言文或特定的文学作品中。
在**传统文化中,“媿悔”与道德修养和自我反省紧密相关。儒家思想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就包括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和改正。
“媿悔”这个词给人一种沉重和严肃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深刻的自我反省和道德上的自我谴责。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一个人因为自己的错误行为感到非常羞愧和后悔,他可能会用“媿悔”这个词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媿悔”来表达一种深刻的情感:
月下独酌,心事重重,
媿悔往昔,错失良辰。
“媿悔”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夜晚的寂静和内心的独白,或者是一幅描绘人物沉思的画面。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emorse”或“regret”,但这些词汇没有“媿悔”所包含的文雅和古老感。
“媿悔”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和情感深度的词汇,它在文学和书面语中有着独特的地位。虽然现代口语中较少使用,但它仍然是理解和表达深刻情感的重要词汇。在学*汉语时,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化和语言的丰富性。
1.
【媿】
惭愧
【引证】
《说文》。-媿,惭也。从女,鬼声。 、 《礼记·聘礼》-所以媿厉之也。 、 《庄子·骈拇》-永媿乎道德。 、 《荀子·儒效》-众人媿之。
【组词】
媿切、 媿色、 媿佩、 媿怍、 媿赧
羞辱。
【引证】
《广雅》-媿,耻也。 、 汉·袁康《越绝书》-大夫种始谋曰:“昔者吴夫差不顾义而媿吾王。”
2.
【悔】
(形声。从心,每声。本义:悔恨,懊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悔,恨也。 、 《诗·大雅·云汉》-宜无悔怒。 、 《战国策·秦策》-此讲之悔也。 、 《淮南子·泛论》-悔不杀汤于夏台。 、 《楚辞·离骚》-虽九死其犹未悔。 、 《史记·屈原列传》-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 《左传·隐公十一年》-天其以礼悔祸于许。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可悔故也。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悔其随之。 、 、
【组词】
悔亲、 悔谢、 悔心革命、 悔悟心行、 悔尤
过失;灾祸。
【引证】
《诗·大雅·抑》-庶无罪悔。 、 《易·系辞》-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 、 《公羊传·襄公二十九年》-尚速有悔于予身。
【组词】
悔亡、 悔吝、 悔咎、 悔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