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8-07 13:14: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7 13:14:12
词汇“屡月”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屡”通常表示多次或频繁,“月”则指月份或时间单位。因此,“屡月”可以理解为“多个月”或“连续的月份”。然而,由于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极低,我们可能需要从更广泛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中来理解它。
“屡月”的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是“多个月”或“连续的月份”。
由于“屡月”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我们可能需要从古代文献或文学作品中寻找其使用情况。在古代文学中,它可能用来描述时间的流逝或某个事件持续的时间长度。
“屡月”的词源可能与古代汉语中对时间的描述有关,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个词汇可能逐渐被更常用的词汇如“数月”、“多月”所替代。
在古代文学和文献中,“屡月”可能用来强调时间的流逝和事件的持续性,反映了古代人们对时间感知的某种方式。
由于“屡月”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它可能给人一种古老、文学性强或正式的感觉。
由于“屡月”不常用,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这个词汇。
在创作中,可以将“屡月”用于描述时间的流逝,如在诗歌中:“屡月如梭,光阴似箭,岁月匆匆,人事已非。”
由于“屡月”涉及时间的概念,可能会联想到钟表的滴答声或日历的翻页声。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屡月”的词汇,但可以找到表达类似概念的词汇,如英语中的“several months”或“consecutive months”。
“屡月”是一个不太常用的词汇,它反映了古代汉语中对时间描述的一种方式。在现代汉语中,我们更倾向于使用更常见的词汇来表达类似的概念。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汉语的历史和文化。
1.
【屡】
(从尸,娄声。本义:多次) 同本义。
【引证】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屡当死。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公屡促之。 、 清·张廷玉《明史》-帝屡欲召。 、 《聊斋志异·促织》-屡撩之。
【组词】
屡空、 屡常、 屡复、 屡舞、 屡试不售、 屡迁
2.
【月】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半月形。“月”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月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月,太阴之精也。象上下弦阙形。 、 《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 《仪礼·觐礼》-礼月与四渎于北门外。 、 《淮南子·天文》-月虚而鱼脑减。 、 《诗·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组词】
月满则亏,水满则盈、 月上半阑残、 月老冰人、 “月”字流觞、 月日、 月晕、 月影、 月满、 月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