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0:58: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0:58:45
“世事纷扰”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世界上各种事务纷繁复杂,充满了纷争和困扰。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社会、政治或个人生活中的混乱和不安定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世事纷扰”常用来描绘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如历史小说或政治讽刺作品。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这个词来表达对当前社会状况的不满或困惑。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或社会学,这个词可能被用来分析社会结构和政治动态。
“世事纷扰”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社会和政治状况的长期关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范围和含义可能有所扩展,但基本的核心意义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世事纷扰”常常与儒家思想中的“治国平天下”相对照,强调个人在动荡社会中应保持的道德和精神立场。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也常被用来批评政治不稳定或社会不公。
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沉重和忧虑,因为它暗示了一个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的环境。它让我联想到历史上的动荡时期,以及个人在这种环境下的挣扎和坚持。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个政治动荡的国家工作,那段时间我深刻体会到了“世事纷扰”的含义。每天的新闻和周围的变化让我感到压力巨大,但也锻炼了我的适应能力和决策能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世事纷扰的漩涡中,我寻找那一抹不变的星光,指引我前行。”
视觉上,我可能会联想到一幅描绘战争或抗议的画面,充满了混乱和紧张。听觉上,可能会是嘈杂的街头声音,或是新闻播报中的紧急语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urbulent times”或“chaotic world”,它们在意义上与“世事纷扰”相近,但文化内涵和使用语境可能有所不同。
“世事纷扰”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状态,也反映了人们对于稳定和秩序的渴望。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深层含义帮助我更好地把握和分析社会现象,同时也增强了我的文化敏感性。
今世事纷扰,复有瓦解之势矣。
人间~多诈,人心险恶,你好好地保重吧,我去了。
1.
【世】
(指事。金文字形。古人以三十年为一世。“止”上加三个圆点,表三十年;止,到此为止。本义:三十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世,三十年为一世。 、 《论语·子路》-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2.
【事】
(形声。从史,之省声。史,掌管文书记录。甲骨文中与“吏”同字。本义:官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事,职也。 、 《韩非子·五蠹》-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
【组词】
事宦
3.
【纷】
(形声。从糸(mì),分声。从“糸”,表示与线丝等有关。本义:马尾韬,扎束马尾的丝麻织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韬,剑衣也。引申凡为衣之称。《释名》曰:‘纷,放也,防其放弛以拘之也。’”-纷,马尾韬也。
4.
【扰】
(形声。从手,擾省(yōu)声。本义:搅扰;扰乱)。
同本义。
【引证】
《玉篇》-扰,扰乱也。 、 《左传·襄公四年》-各有攸处,德用不扰。 、 《史记·太史公自序》-秦失其道,豪杰并扰。 、 《三国志·吴主传》-当农桑时,以役事扰民者,举正以闻。 、 《广东军务记》-(逆夷)不敢复行兹扰。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大惊扰。
【组词】
扰搅、 扰怨、 扰紊、 扰逼、 扰累、 扰习、 扰夺、 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