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5:25: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5:25:36
词汇“申斥”是一个汉语词汇,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申斥”字面意思是通过言语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不满、批评或责备。它通常涉及正式或严肃的场合,表达者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对方意识到错误并改正。
“申”字古汉语中有陈述、说明的意思,“斥”字则有排斥、责备的含义。两者结合,形成了“申斥”这一词汇,其含义随着语言的发展而逐渐固定。
在**传统文化中,申斥常与权威和纪律相关,是维护社会秩序和规范行为的一种手段。在现代社会,申斥仍然是管理和社会交往中常见的行为。
申斥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紧张、不安和羞愧。它也可能激发人的反思和改进的动力。
在个人经历中,申斥可能发生在学校、工作场所或家庭中,是一种常见的教育和管理手段。例如,在学校,老师可能会对不遵守纪律的学生进行申斥。
在诗歌中,可以将“申斥”用于描绘风雨对大地的洗礼,如“狂风申斥着枯叶,呼唤春天的到来”。
申斥可能让人联想到严厉的面孔和尖锐的声音,视觉上可能是紧皱的眉头和严肃的眼神,听觉上可能是严厉的语调和有力的措辞。
在英语中,“reprimand”或“rebuke”与“申斥”含义相近,都表示正式的批评或责备。不同文化中,申斥的方式和接受程度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申斥”的深入学,我认识到它在表达不满和促进改进中的作用。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并恰当使用这类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意图。
1.
【申】
(指事。从臼,自持。从丨。身体。与寅同意。本义: 束身)。
同本义;约束。
【引证】
《说文》-申,束身也。 、 《淮南子·原道》。注:“束也。”-约车申辕。 、 《汉书·韦元成传》。注:“言自约束也。”-畏忌自申。 、 《汉书·元帝纪》-勒兵申教令。 、 《礼记·杂记》-朱绿带申加大带于上。 、 曹植《洛神赋》-申体防以自持。
【组词】
申束
2.
【黜】
(形声。从黑,出声。本义:黑暗)。
降职或罢免。
【引证】
《说文》-黜,贬下也。 、 《玉篇》-黜,贬也,下也。 、 《虞书》。传:“退其幽者。”-黜陟幽明。 、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何以黜朱于朝。 、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咸黜不端。 、 高适《书博鸡者事》-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太守官而黜臧使者。 、 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理乱不知,黜涉不闻。
【组词】
罢黜百家;黜落、 黜升、 黜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