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05: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05:13
词汇“半身不摄”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这个词汇可能是一个误拼或误解的词汇,正确的词汇可能是“半身不遂”。因此,我将基于“半身不遂”进行分析。
“半身不遂”是指由于中风、脑部损伤、神经疾病等原因导致身体一侧的上肢和下肢**功能障碍,表现为肢体无力、麻木、活动受限等症状。
“半身不遂”一词源于中医学,后来被现代医学采用。在中医中,“不遂”指的是功能障碍,而“半身”则指的是身体的一侧。
在**文化中,健康被视为重要的生活质量指标,因此“半身不遂”这样的词汇常常与对健康的关注和对疾病的恐惧联系在一起。
提到“半身不遂”,人们可能会感到同情和担忧,因为这个词汇暗示了身体功能的严重受损和生活质量的下降。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有人不幸患上“半身不遂”,周围的人可能会提供帮助和支持,同时也会对健康的重要性有更深的认识。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他的左臂,如同枯枝,半身不遂,却依旧在风中轻轻摇曳,诉说着不屈的意志。”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个人努力使用拐杖或轮椅移动的画面。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康复训练中的鼓励声或医疗器械的声音。
在英语中,“半身不遂”可以对应为“hemiplegia”,在不同的文化中,对于这种病症的认识和处理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半身不遂”是一个描述身体功能障碍的词汇,它在医学、文学和个人生活中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和用途。了解这个词汇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相关疾病,也能增进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和同情心。
素被病,面常黯黑,于九殿下暴疾,半身不摄,扶载归家,其夜亡。
1.
【半】
(会意。从八,从牛。“八”是分解的意思;牛大,易于分割,所以取“牛”会意。本义:一半,二分之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半,物中分也。 、 《汉书·高帝纪上》-今汉有天下太半。 、 《汉书·项籍传》-士卒食半。 、 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 唐·白居易《卖炭翁》-半匹红绡一丈绫。 、 《聊斋志异·狼三则》-身已半入,只露尻尾。
【组词】
太半、 半日;半工;半升
2.
【身】
(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身的本义是人的躯干。-身,躬也。象人之形。 、 《论语·乡党》-必有寝礼,长一身有半。 、 王述之《经义述闻》-人自项以下,踵以上,总谓之身。颈以下,股以上,亦谓之身。 、 《诗·秦风·黄鸟》-人百其身。 、 《礼记·哀公问》-身也者,亲之枝也。 、 《礼记·祭义》-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 、 《孟子·告子下》-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 《楚辞·九歌·国殇》-身首离兮心不惩。 、 明·于谦《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 《史记·项羽本纪》-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组词】
身边钱、 身品、 身伴、 身边人、 身首分离、 身殃、 身牖、 身无长物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摄】
(形声。从手,聂声。本义:牵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摄,引持也。 、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摄车从之。
【组词】
摄力、 摄弓、 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