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6:19: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6:19:05
杏黄旗:字面意思是指颜色为杏黄色的旗帜。杏黄色是一种介于黄色和橙色之间的颜色,类似于成熟的杏子的颜色。在传统文化中,杏黄旗可能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或用途。
文学语境: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杏黄旗可能被用作某种象征,如代表某个势力、军队或特定的仪式。 口语语境:在日常口语中,杏黄旗可能不太常见,除非在特定的历史或文化讨论中。 专业领域:在军事、历史或文化研究领域,杏黄旗可能被用作研究对象,探讨其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意义和作用。
同义词:黄旗、橙旗 反义词:蓝旗、绿旗
词源:杏黄旗的词源可能与古代对颜色的命名*惯有关,杏黄色因其颜色接近成熟的杏子而得名。 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杏黄旗的具体用途和象征意义可能发生了变化,但其基本颜色和形态保持不变。
文化意义:在传统文化中,杏黄色可能与某些吉祥、繁荣的象征有关,因此杏黄旗可能在某些庆典或仪式中被使用。 社会影响**: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杏黄旗可能被用作某种政治或军事的标志,具有特定的社会影响力。
情感反应:杏黄旗可能给人以温暖、活力和希望的感觉,因其明亮的颜色而受到喜爱。 联想:联想到古代战场上的英勇、庆典中的喜庆或历史中的重要时刻。
经历或故事:在参观历史博物馆时,曾被一面保存完好的杏黄旗所吸引,对其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诗歌: 杏黄旗飘扬在古老的城墙, 诉说着千年的辉煌与沧桑。 战士的誓言,在风中回响, 杏黄旗,见证了岁月的长。
视觉联想:想象一面杏黄旗在风中飘扬,背景是古老的城墙和蓝天。 听觉联想:联想到古代战场上战鼓的声音,或是庆典中欢快的音乐。
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杏黄旗的词汇,但其颜色和象征意义可能在不同文化中有类似的表达。
理解:杏黄旗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特定的颜色和物体,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加文化的深度和广度。
1.
【杏】
木名。杏树 。一种落叶乔木,叶子宽卵形,花单性,白色或粉红色,果实圆形,成熟时黄红色,味酸甜。
【引证】
《说文》。按,尚省声。-杏,杏果也。从木,可省声。 、 《管子》-五沃之土,其木宜杏。 、 《庄子》-孔子游缁帷之林,坐杏坛之上。 、 《礼记·内则》-桃李梅杏,楂梨姜桂。
【组词】
杏苑、 杏林、 杏林得意
杏花。
【引证】
《红楼梦》-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喜笑东风。
【组词】
杏雨、 杏腮、 杏装、 杏殇、 杏靥
2.
【黄】
(象形。金文象蝗虫形。当是“蝗”的本字。本义:蝗虫)。
黄色。
【引证】
《说文》-黄,地之色也。 、 《论衡·騐符》-黄为土色,位在中央。 、 《左传·昭公十二年》-黄中之色也。 、 《礼记·郊特牲》-黄者中也。 、 《易·坤》-天玄而地黄,解得黄矢。 、 《诗·邶风·绿衣》-绿衣黄里。 、 、 唐·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地履其黄。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得张黄盖。
【组词】
黄烘烘、 黄干干、 黄骝、 黄盖
3.
【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旗,熊旗五游,以象罚星,士卒以为期。 、 《广雅》-熊虎曰旗。 、 《周礼·春官》-师都建旗。 、 《周礼·司常》-熊虎为旗及国之大阅。 、 《曹刿论战》-望其旗靡。
泛指各种旗帜。
【引证】
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 《礼记·月令》-以为旗章。 、 《管子·兵法》-旗所以立兵也,所以利兵也,所以偃兵也。
【组词】
旗纛、 旗牌、 旗鼓、 旗头、 旗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