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27: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27:27
屈就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降低自己的身份或标准去接受较低的职位或条件。基本含义是指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放弃原有的地位或期望,接受不如意的事物。
屈就 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
同义词:
反义词:
屈就 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屈”和“就”两个字组成。“屈”字原意为弯曲,引申为降低、妥协;“就”字原意为接近、接受。两者结合,形成了现在的含义。在古代文献中,屈就多用于描述人在社会地位上的妥协。
在**传统文化中,屈就常与儒家思想中的“忍”和“让”相联系,强调在逆境中保持谦逊和忍耐。在现代社会,屈就也常被视为一种无奈的选择,尤其是在经济不景气或职业发展受阻时。
屈就 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无奈和牺牲的情感色彩。它让人联想到在逆境中坚持和忍耐的形象,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竞争和个人期望之间的冲突。
在个人经历中,屈就可能出现在职业选择、人际关系或生活决策中。例如,为了家庭或健康,可能需要暂时屈就于一份不太理想的工作。
在诗歌中,屈就可以用来表达一种深刻的情感和哲理:
在风雨中屈就, 是为了彩虹的承诺。 在逆境中低头, 是为了更高的飞翔。
屈就 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低头、弯腰的视觉形象,以及沉重、缓慢的听觉感受,如低沉的音乐或沉重的脚步声。
在英语中,屈就的近似表达可能是 "stoop to" 或 "lower oneself to",但这些表达更侧重于行为上的妥协,而不一定涉及身份或地位的降低。
屈就 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内涵,涉及身份、地位和情感的多个层面。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恰当使用屈就这个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在逆境中的选择和感受。
1.
【屈】
(形声。从尸,出声。尸,古文字中是假卧着的人形。本义:弯曲)。
同本义。
【引证】
《广韵》-屈,拗曲。 、 《正字通》-凡曲而不伸者皆曰屈。 、 《易·系辞》-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 马中锡《中山狼传》-猬缩蠖屈。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不可屈伸。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安能屈豪杰。 、 清·方苞《狱中杂记》-屈膝叩首。 、 清·张廷玉《明史》-不当屈。
【组词】
屈指询算、 屈律、 屈卮、 屈申、 诎屈、 屈伸、 屈屈、 屈蠖
2.
【就】
(会意。京尤会意。“京”意为高,“尤”意为特别。本义:到高处去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桂馥注:“此言人就高以居也。”孔广居注:“京,高丘也。古时洪水横流,故高丘之异于凡者人就之。”-就,就高也。从京从尤。尤,异于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