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15: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15:34
词汇“棋峙”是一个汉语成语,由“棋”和“峙”两个字组成。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棋峙”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棋峙”字面意思是指棋局中棋子相对峙立的状态,比喻双方势力相当,对峙不下。基本含义是指两方力量均衡,相持不下的局面。
“棋峙”一词源于**古代的棋类游戏,如围棋、象棋等,棋子在棋盘上相对峙立,形成对峙局面。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词汇被引申为比喻意义,用于描述各种对峙情况。
在文化中,棋类游戏被视为智慧和策略的象征。因此,“棋峙”这一成语也体现了人对策略和平衡的重视。
“棋峙”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紧张和期待,因为它暗示着一种未决的、充满悬念的状态。联想上,可能会想到棋盘上的棋子,以及双方玩家深思熟虑的策略。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棋峙”来形容两个朋友之间的竞争,或者在工作中两个团队之间的较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棋峙于心,黑白交错,一念之间,胜负已分。”
视觉上,“棋峙”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棋盘上的棋子,黑白分明,对峙而立。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棋子落盘的声音,清脆而有力。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类似的比喻来描述对峙的情况,如英语中的“at a standoff”或“stalemate”。
通过对“棋峙”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描述对峙状态时的精确性和形象性。这一词汇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分析和描述复杂情况时更加得心应手。
1.
【棋】
(形声。从木,其声。本义:古时通称博奕的子为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棊,博棊也。 、 《方言》-五簙或谓之棊。 、 《淮南子·泰族》。注:“谓六博也。”-故行棊者。 、 《山海经·中山经》。注;“博棋也。”-休与之山,其上有石焉,名曰帝台之棋。 、 《博物志》-尧造围棊,以教子丹朱,或云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棊教之。 、 《史记·货殖列传》-山出棋置。
【组词】
棋枰、 棋子、 象棋;国际象棋;围棋;跳棋
2.
【峙】
(形声。从山,寺声。本义:稳固地、高高地立起)。
同本义。
【引证】
《列子·汤问》-五山始峙而不动。 、 曹操《步出夏门行》-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组词】
峙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