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8:09: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09:06
词汇“周觞”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古风的词汇。为了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周觞”的字面意思可能指的是围绕着酒杯或酒宴的情景。其中,“周”可以理解为环绕、围绕的意思,“觞”则是古代的一种酒器,也常用来泛指酒。
由于“周觞”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它可能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出现,用以描绘宴会、饮酒的场景。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汇可能出现在对古代文化、历史的研究文章中,或者在一些仿古风格的文学创作中。
“周觞”可能源自古代的宴饮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某些文学作品或文化研究中仍可见其身影。
在**古代,宴饮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活动,“周觞”可能反映了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和对酒文化的推崇。
提到“周觞”,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文人墨客、诗酒风流,以及那种优雅、闲适的生活态度。
由于“周觞”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参与一些传统文化活动或写作时,可以适当运用,增添文采。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宴会的诗时,可以写道:“月下花前周觞乐,琴瑟和鸣醉意浓。”
想象一幅画面:古代庭院中,月光下,宾客们围坐,酒杯交错,乐声悠扬,这样的场景可能会让人产生一种宁静而美好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由于“周觞”是一个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词汇,它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与其他文化中的宴饮场景进行比较。
“周觞”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情感,对于理解古代*的宴饮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适当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语言的丰富性和文化深度。
1.
【周】
(象形。甲骨文字形,在“田”里加四点,郭沫若认为“周象田中有种植之形。”有稠密和周遍的意思。小篆析为会意,从用口。段玉裁认为,善用口则周密。本义:周密;周到而没有疏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周,密也。 、 《国语·鲁语》-忠信为周。 、 《礼记·缁衣》。注:“忠信曰周。”-自周有终。 、 《管子·人主》。注:“谓谨密也。”-人不可不周。 、 《左传·昭公四年》-其藏之也周。 、 《孙子·谋政》-辅周则国必强。 、 唐·韩愈《原毁》-责己也重以周。
【组词】
周悉、 计划不周;周谋、 周严、 周谨、 周虑
2.
【觞】
(形声。从角,傷(shāng)省声。金文从“爵”。本义:古代盛酒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觞,爵实曰觞,虚曰觯。 、 《礼记·投壶》-请行觞。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组词】
觞勺、 觞令、 觞豆、 觞爵、 觞觥、 觞酌
向人敬酒。
【引证】
《吕氏春秋》-管仲觞桓公。 、 《礼记·表记》-觞酒豆肉。 、 《战国策·秦策》-王觞将军。 、 《庄子·徐无鬼》-楚王觞之。
【组词】
觞客、 觞奠、 觞祝、 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