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3:47: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3:47:19
“殄没”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殄”和“没”。其中,“殄”字的基本含义是灭绝、尽,而“没”字的基本含义是消失、不存在。因此,“殄没”的字面意思是完全消失、灭绝,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彻底灭亡或不复存在。
在文学作品中,“殄没”常用来形容某种文化、传统或生物种类的彻底消失,带有一定的悲剧色彩。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因为它带有较强的书面语色彩和严肃的语境。在专业领域,如生物学、考古学等,可能会用“殄没”来描述物种的灭绝或古代文明的消失。
同义词中,“灭绝”和“殄没”都强调彻底性和不可逆转性,但“灭绝”更多用于生物学领域,而“殄没”则更广泛地用于文化和历史领域。反义词则强调事物的持续存在和繁荣。
“殄”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原意为“尽”,后来引申为“灭绝”。“没”字则是一个古老的汉字,原意为“沉没”,后引申为“消失”。两个字组合成“殄没”,强调了彻底性和不可逆转性。
在**传统文化中,“殄没”常用来形容某种文化或传统的彻底消失,反映了人们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和哀悼。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也常用来警示人们对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殄没”这个词汇带有一种沉重和哀伤的情感,让人联想到历史的消逝和自然的破坏。它提醒人们珍惜和保护现有的文化和自然资源。
在日常生活中,我很少直接使用“殄没”这个词汇,但它在我阅读历史书籍或观看自然纪录片时经常出现,让我对历史和自然的脆弱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殄没”:
在时光的河流中,
古老的文明殄没了,
留下的,
只是沉默的石碑和无尽的回忆。
“殄没”这个词汇让我联想到古老的废墟和沉寂的森林,可能伴随着悲伤的音乐和荒凉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历史和自然消逝的氛围。
在英语中,与“殄没”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extinct”或“vanish”,但这些词汇更多用于生物学和物理现象的描述,而“殄没”则更多用于文化和历史的语境。
“殄没”这个词汇虽然不常在日常口语中使用,但它在文学和专业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描述了事物的彻底消失,还反映了人们对历史和自然的深刻思考和哀悼。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殄没”这个词汇,有助于我更准确地表达对历史和自然的尊重和关怀。
1.
【殄】
(形声。歺(è),剔解后的残骨。隶变人“歹”。从“歺”多与死亡有关。本义:断绝;竭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殄,尽也。 、 《书·毕命》-余风未殄。 、 《诗·大雅·瞻卬》-邦国殄瘁。 、 《左传·宣公二年》-败国尽民。 、 《淮南子·本经》-丁殄地财。
【组词】
殄瘁、 殄绝、 殄世
2.
【没】
(会意 表示入水有所取。本义:沉没水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没,沉也。 、 《庄子·列御寇》-其子没于渊。 、 《荀子·议兵》-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 、 《庄子·大宗师》-梦为鱼而没于渊。 、 《世说新语·自新》-或浮或没。 、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浅草才能没马蹄。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水不没顶。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没水而死。
【组词】
沉没、 淹没、 没胫、 没不煞、 没溺、 洪水没过了大坝;没漂、 没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