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49: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49:21
词汇“奁田”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老且生僻的词汇。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奁田”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
“奁田”的字面意思是古代女子出嫁时,娘家陪嫁的田地。其中,“奁”指的是女子出嫁时所带的嫁妆,而“田”则是指田地。因此,“奁田”可以理解为嫁妆中的一部分,是娘家给予女儿的一种经济保障。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奁田”可能会被提及,用以描述女子出嫁时的情景或家庭的经济状况。在口语和现代文学中,这个词汇已经很少使用,但在某些历史题材的作品或文献中可能会出现。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民俗学等,研究古代婚姻习俗时可能会涉及“奁田”这一概念。
“奁”字源于古代的“匳”,原指盛放物品的箱子,后来引申为女子出嫁时所带的财物。“田”字则一直指田地。随着社会的发展,婚姻习俗的变化,“奁田”这一概念逐渐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在某些传统习俗或历史研究中仍会被提及。
在古代社会,女性的经济地位相对较低,奁田作为嫁妆的一部分,是娘家对女儿的一种经济支持,也是对女儿未来生活的一种保障。这种习俗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女性地位的一种认可和尊重。
提到“奁田”,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婚姻习俗,以及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它带有一种传统、古典的情感色彩,同时也可能引发对女性权益的思考。
由于“奁田”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现代生活中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但在学习历史或参与某些传统文化活动时,可能会接触到这一概念。
在创作历史题材的小说或剧本时,可以巧妙地运用“奁田”这一词汇,来描绘古代女性的生活状态和婚姻习俗。
结合古代婚礼的场景,可以想象到“奁田”作为嫁妆的一部分,被详细记录在嫁妆清单上,伴随着喜庆的音乐和热闹的氛围。
在不同文化中,女性出嫁时娘家给予的经济支持有不同的形式和名称,但都体现了对女性未来生活的一种保障和支持。
“奁田”作为一个古老且生僻的词汇,虽然在现代生活中不常见,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一些婚姻习俗和女性地位。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丰富我们的语言知识。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虽然不常使用,但了解其背后的文化意义,对于提升文化素养和语言深度是有益的。
1.
【奁】
古代盛梳妆用品的匣子。
【引证】
《世说新语·巧艺》-弹棋始自魏宫内用妆奁戏。 、 李商隐《骄儿诗》-凝走弄香奁,拔脱金屈戌。
【组词】
妆奁
泛指盛放器物的匣子。
【引证】
《红楼梦》-…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
【组词】
一奁饭、 茶奁
2.
【田】
(象形。小篆认为象阡陌纵横或沟浍四通的一块块农田。“田”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田”的字多与田猎耕种有关。本义:种田)。
后作“佃”。耕作。
【引证】
《说文》-田,树谷曰田。 、 《一切经音义》引《苍颉》-田,种禾稼也。 、 《诗·齐风·甫田》-无田甫田,维莠骄骄。 、 《汉书·高帝纪上》-令民得田之。 、 刘向《说苑》-使各居其宅,田其田。
【组词】
田戍、 田作、 田畜、 田桑、 田农、 田种、 田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