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7:26: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7:26:47
“普降”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普遍地降下或落下。它通常用来描述某种物质(如雨、雪、霜等)在广阔区域内均匀地降落。
“普降”由“普”和“降”两个字组成。“普”意为普遍、广泛,“降”意为降下、落下。这个词汇在中文中的使用历史悠久,主要用于描述自然现象。
在**文化中,“普降”常与农业生产相关,如“普降甘霖”常用来形容及时雨对农作物的重要性。它也常用于描述自然灾害,如“普降大雪”可能导致交通中断和社会活动的暂停。
“普降”这个词给人一种宏大和普遍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自然的力量和广泛的影响。在情感上,它可能带来希望(如普降甘霖)或担忧(如普降大雪)。
在个人经历中,我记得有一次普降大雨,整个城市都被淹没,交通瘫痪,人们的生活受到了很大影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普降”:
春雷轰鸣,普降甘霖,
大地苏醒,花开满园。
想象一下,当听到“普降”这个词时,你可能会联想到广阔的天空中,雨滴或雪花均匀地降落,覆盖整个视野。这种场景可能伴随着雨声或雪落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idespread precipitation”或“general precipitation”,但这些表达不如“普降”在中文中那样简洁和富有诗意。
“普降”这个词在中文中是一个非常形象和有力的表达,它不仅描述了自然现象的普遍性,还蕴含了文化和情感的深度。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普降”这样的词汇,能够增强我的表达能力和文化理解。
1.
【普】
(会意兼形声。小篆字形,从日,从并。“并”亦可以看作声。“普”是二人并排站着。本义:日无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徐锴注:“日无光,则近远皆同。”-普,日无色也。
2.
【降】
投降。
【引证】
《公羊传》。注:“降者自优之文。”-曷为不言降。 、 《资治通鉴·唐纪》-每得降卒。 、 《资治通鉴》-琮已降。 、 、
【组词】
降附、 降骨
降服,使驯服。
【引证】
《左传·哀公二十六年》。注:“和同也。”-六卿三族,降听政也。 、 《左传·隐公十一年》。注:“降,降心也。”-其能降以相从也。 、 唐·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降虏兼千帐,居人有万家。 、 《西游记》-[太公]又与了我五钱银子做盘缠,教我再去请好法师降他。
【组词】
降发、 降视、 降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