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6:35: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6:35:29
“殊死”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拼尽全力,不顾一切地进行斗争或努力。它通常用来形容在极端危险或绝境中的行为,强调的是一种不顾后果、全力以赴的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殊死”常用来描绘战斗、竞赛或逃亡等场景,如“殊死搏斗”、“殊死抵抗”。在口语中,它可能用来形容某人为了达到某个目标而付出的极大努力,如“他为了考试真是殊死一搏”。在专业领域,如军事、体育等,这个词也经常出现,用以强调极端的努力和决心。
同义词:拼命、竭力、全力以赴 反义词:敷衍、懈怠、半途而废
同义词中,“拼命”强调的是不顾生命的危险,“竭力”强调的是尽全力,而“全力以赴”则强调的是投入全部力量。反义词则反映了与“殊死”相反的态度和行为。
“殊死”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初用于描述死刑中的“殊刑”,即特殊的死刑方式。后来,其意义扩展到形容任何极端的努力或斗争。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的使用更加广泛,涵盖了各种需要极大努力和决心的情境。
在**文化中,“殊死”常常与英雄主义和牺牲精神联系在一起。在历史故事和现代影视作品中,这个词经常用来描绘那些为了正义或国家利益而奋不顾身的人物。
“殊死”这个词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勇气、决心和牺牲。在表达中,它能够激发听众的共鸣,增强语言的力量和感染力。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一次重要的考试前感受到“殊死”的压力,那种不顾一切、全力以赴的状态让我记忆犹新。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殊死”:
在黎明的曙光中,
勇士们殊死一搏,
为了心中的信念,
不惧风暴与黑暗。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群战士在战场上殊死搏斗的场景,尘土飞扬,刀光剑影。在音乐中,可以选择激昂的交响乐,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来增强“殊死”的氛围。
在英语中,“殊死”可以对应为“desperate”或“all-out”,它们在不同语境中也有类似的含义,强调的是不顾一切的努力和决心。
通过对“殊死”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意义。这个词不仅在语言表达中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而且在文化和社会背景中也占有重要位置。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灵活地运用这个词,以增强我的语言表现力。
1.
【殊】
(形声。从攴(è),朱声。小篆字形。攴,分解后剩下的骨头。隶变为“歹”。本义:斩首,断其首身而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汉令曰:蛮夷长有罪当殊之。-殊,死也。 、 《汉书·高帝纪》。注:“斩刑也。”-其赦天下殊死以下。 、 《庄子·在宥》-今世殊死者相枕也。
2.
【死】
(会意。小篆字形。右边是人,左边是“歺”(è),残骨,指人的形体与魂魄分离。本义:生命终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死,民之卒事也。 、 《列子·天瑞》-死者,人之终也。 、 《礼记·曲礼》-庶人曰死。 、 《礼记·檀弓》-沁人曰死。 、 《左传·哀公十六年》-民知不死,其亦夫有奋心。 、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亡何国变,宁南死。
【组词】
死生、 死过、 死限、 死却、 死不残、 死去还魂、 死费尽残、 死数里算帐、 死耗、 死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