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8:10: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8:10:00
词汇“朔光”在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常用词汇,因此我们需要从字面和可能的语境来分析。
“朔光”由两个汉字组成:“朔”和“光”。
结合起来,“朔光”可以理解为指向北方的光线或新月之光,可能带有某种神秘或清新的意味。
由于“朔光”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作品中可能被用来创造一种诗意或象征意义,比如描述北方的清晨或新月的光辉。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可能不会被使用。
由于“朔光”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不太清楚。可能是现代文学创作中为了表达特定意境而创造的词汇。
在**文化中,“朔”与农历和天文现象有关,而“光”则常常与希望、启迪联系在一起。因此,“朔光”可能在文学作品中被用来象征新的开始或北方的神秘。
“朔光”可能让人联想到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或是新月的神秘光辉,带来一种清新、神秘或希望的情感。
由于“朔光”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使用它。但如果在一个需要创造诗意或象征意义的场合,比如写作或艺术创作中,可以使用这个词汇来增添作品的深度。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朔光初照,寒夜渐消,心随北风,寻觅那遥远的希望。”
“朔光”可能让人联想到北方的雪原、清晨的雾气或是新月的静谧,这些都可以通过视觉艺术或音乐来表达。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朔光”的词汇,但类似的意境可以通过描述北方的光线或新月的光辉来表达。
“朔光”作为一个不太常见的词汇,它的使用更多地依赖于文学创作和特定的语境。了解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在需要表达特定意境时,有更多的词汇选择。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加语言的多样性和深度。
1.
【朔】
(会意。从月,从屰,屰(nì)亦声。本义:农历每月初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凡月与日同经度不同纬度则为合朔,同经度又同纬度即为日蚀。计173日有奇。-朔,月一日始苏也。 、 《释名》-朔,月初之名也。 、 《白虎通·四时篇》-月言朔。 、 《仪礼·士丧礼》。注:“朔月,月朔也。”-朔月奠。 、 《诗·小雅·十月之交》-朔月辛卯。 、 清·邵长蘅《阎典史传》-初,薙发令下,诸生许用德者以闰六月朔,县明太祖御容明伦堂,率众拜且苦。
【组词】
朔参官、 朔望之礼、 朔望之辰、 朔晦、 朔法、 朔数、 朔食、 朔旦
2.
【光】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火,在人上”。本义:光芒,光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光,明也。 、 《释名·释天》-光,晃也,晃晃然也。亦言广也,所照广远也。 、 《楚辞·九歌·云中君》-与日月兮齐光。 、 《淮南子·俶真》-能游冥冥者与日月同光。 、 《淮南子·本经》-日月淑清而扬光。 、 《易·观》-国之光。 、 《诗·小雅·庭燎》-夜未央,庭燎之光。 、 《史记·屈原列传》-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光远而自他有耀者也。 、 《国语·晋语》-光明之耀也。 、 《孟子》-容光必照焉。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 清·邵长蘅《阎典史传》-有红光一缕起土桥,直射城西。
【组词】
阳光;灯光;反光、 色光、 晨光、 曙光、 光晃